9月8日,圣諾醫藥公告稱,華熙生物旗下全資附屬公司華熙生物科技(全稱“華熙生物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將作為認購人之一,擬以12港元/股認購圣諾醫藥1156.828萬股,累計支付約1.39億港元;認購完成后,華熙生物科技將成為圣諾醫藥第二大股東,持股比9.44%。
除了華熙生物科技,圣諾醫藥另迎來其他三名認購人,累計認購圣諾醫藥578.41萬股。四名認購人的認購將為圣諾醫藥籌款2.082億港元。
在公告發布當天,9月8日,圣諾醫藥以18.38港元/股收盤,漲22.78%。隨后的9月9日,該公司以20.62港元/股收盤,漲12.19%。9月10日,圣諾醫藥盤中漲超10%。
另在二級市場上,圣諾醫藥的股價從9月初便開始快速上漲,8個交易日的累計漲幅超過120%。
9月10日,就兩家公司的合作,圣諾醫藥首席執行官潘洪輝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公司現階段正在梳理其手中的管線資產,希望旗下醫美管線能與最好的企業合作,讓圣諾醫藥更專注于癌癥和慢性病領域。
潘洪輝向界面新聞記者提出,企業所獲得的融資將主要用于推進在研產品的臨床進展與遞送系統開發,也希望能撬動其他產業資金,推進公司其他管線;華熙生物是圣諾醫藥的戰略合作伙伴,企業希望醫美管線可以在華熙的助力下更快推進至臨床和商業化進度,從而幫助公司獲得更多融資和發展機會。
他還表示,也希望把華熙生物能利用其積累在玻尿酸領域的技術來加速圣諾醫藥的小核酸產品開發,從而推動圣諾醫藥的醫美管線進展。
圣諾醫藥曾是國內風光一時的“小核酸第一股”。和傳統藥物相比,小核酸藥物通過提前阻斷“壞蛋蛋白”的生成來對抗疾病。全球范圍內,治療脊髓性肌萎縮(SMA)的Spinzara、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Leqvio都是小核酸藥物。
圣諾醫藥于2021年末登陸港交所,歷史最高股價在100港元/股之上。但是,在國內醫藥產業的風云變幻之中,圣諾醫藥帶著一籮筐的早期管線撞上了資本寒冬,短暫的“上市即巔峰”階段后,是漫長的收縮調整期。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圣諾醫藥沒有任何產品銷售收入,半年內報虧約340萬美元。截至上半年末,公司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687.2萬美元。同期,公司的行政開支、研發開支分別為255.3萬美元、304.5萬美元。
照此趨勢看,如果沒有當前這筆總額約2億港元的融資認購款,圣諾醫藥已經岌岌可危。
另在去年末,圣諾醫藥也更替了管理層。當年12月23日,圣諾醫藥公告創始人陸陽退任董事會主席、總裁兼首席科學官職務。另在去年11月6日,潘洪輝已接替陸陽成為新任首席執行官。企業公告顯示,在加入圣諾醫藥之前,潘洪輝創立并領導了康晟生物,他此前還在海正藥業有過任職。
和剛剛獲得“救命錢”的初創公司圣諾醫藥相比,華熙生物體量更大、經營更成熟、抗風險能力也明顯更強。不過,華熙生物近些年的煩惱不少。
從業績方面看,華熙生物近些年的業績在登頂后出現了營利下滑現象。其中,企業的主力業務板塊——功能性護膚板塊的創收在持續下滑。也是在這一板塊中,誕生過潤百顏、夸迪、米蓓爾、BM肌活這四大護膚品領域的國民品牌。
企業財報顯示,華熙生物的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原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在2023年和2024年的營收分別為37.57億元、25.69億元,當期營收占比為61.84%、47.92%;同比下降18.45%、31.62%。
在今年上半年,華熙生物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2.61億元、2.21億元,同比下滑19.57%、35.38%。其中,公司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原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實現收入9.12億元,同比下降33.97%,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40.36%。
華熙生物的業務主要可以分為原料板塊、功能性護膚板塊、醫療板塊和其他業務。其中,功能性護膚板塊是華熙生物為了進一步擴充原料板塊、走向C端消費者并全面提升品牌影響力而設。這一板塊的下滑也意味著華熙生物又走到了一個需要重新布局的時刻。
作為靠透明質酸起家且在醫美大健康領域發展成為產業龍頭的公司,華熙生物此前多次下場設立基金布局生命科學領域,投資觸角主要聚焦也在消費醫療、再生醫學等板塊。
比如,規模達10億元的海南華熙元祐醫療健康消費品產業基金,主要圍繞的就是生物活性材料、消費醫療創新藥械、功能性健康消費品、生命科學上游產品以及再生醫學技術平臺等。另在此前,華熙生物還與賦遠投資共同成立賦遠合成生物基金,與磐締創投成立皮膚科學基金,與中金資本探索設立生命科學與生命健康方面的基金等。
和從前的投資相比,華熙生物此番入股圣諾醫藥相當于直接投資了創新藥。這也是華熙生物首次下場投資創新藥企。
在9月8日和9月9日,華熙生物連續發布了兩天的投資者會議記錄來闡釋自身的新選擇。目前來看,華熙生物選擇的是小核酸藥物領域。該公司提出,看好小核酸藥物領域和圣諾醫藥。
據華熙生物公告,小核酸藥物(包括ASO、siRNA等)被普遍認為是繼小分子和抗體之后的“第三大類藥物”,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頒發給了這一領域的科研成果,該產業在近年也展現了巨大的市場前景。
值得關注的是,華熙生物明確表示,擬與圣諾醫藥探討STP705定向減脂項目在大中華區的臨床開發與商業合作。STP705是圣諾醫藥目前研發進度最快的在研產品,最高進度為腫瘤適應癥的臨床三期。
所謂“定向減脂”,是指STP705的成人腹部減脂適應癥。據圣諾醫藥中報,前述適應癥已完成一期臨床。另外,STP705目前優先開發的適應癥還有鱗狀細胞原位癌(isSCC)及基底細胞癌(BCC),它們都屬于皮膚惡性腫瘤領域的疑難雜癥。
從華熙生物看中減脂適應癥的表態來看,在其首次投資創新藥的動作中,企業還是優先選擇了其擅長的醫美領域。
從業績上來看,目前華熙生物的功能性護膚板塊在顯著下滑,同時該公司的醫療板塊也面臨一定的增長壓力。今年上半年,華熙生物的醫療終端業務實現收入6.73億元,同比下降9.44%, 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29.77%。
不過,在這一領域,華熙生物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2025 年上半年,該公司皮膚類醫療產品實現收入4.67億元,同比下降1.8%,但其三類醫療器械銷售支數同比增長20%。也就是,華熙生物的賣貨能力依舊不容小覷,若是能匹配潛力較大的高價值產品,也可能在未來進一步刺激企業增長。當然,圣諾醫藥的產品目前處在臨床早期,未來不確定性也很高。
針對此次投資,華熙生物還提出,它不僅是財務投資人,更是戰略投資人,雙方后續將探討更多業務層面的合作可能性,體現雙方的長期戰略協同。
此外,9月9日,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品牌層面,華熙生物作為行業龍頭,也將提升圣諾醫藥在資本市場的信用等級,此次投資也標志著華熙生物從單一的成分供應商向生物科技平臺進一步轉型;不過,企業間的潛在風險也需要關注,比如,若是圣諾醫藥的研發管線發送臨床試驗失敗或是核心藥物發展未達預期,華熙生物的投資可能面臨減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