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平權”時代正加速到來,在包括操作系統、芯片等核心的產業基礎方面,同樣進入了“攻堅”的關鍵階段。
8月28日至29日,由中國電科聯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2025智能汽車基礎軟件生態大會暨第四屆中國汽車芯片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重慶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在會上表示,目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仍存在核心技術待突破等問題,建議從芯軟結合的一體化發展、促進產業開源生態建設等方面予以推進。
面對復雜的車載軟件系統,開源如今已成為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共識,但在車用操作系統生態等構建方面,仍需防范生態碎片化的風險。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基礎仍待筑牢
地平線創始人&CEO余凱近日在2025年上半年業績會上表示,整體而言,目前在中國每售出10輛乘用車,超過6輛已搭載輔助駕駛配置,其中超過2輛更已具備中高階輔助駕駛能力。
盡管智駕正以快速下沉的方式加速普及,但在本次大會上,李克強認為,目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仍存在若干問題,例如安全可靠性不夠,核心技術仍待突破,各家車企獨立做數據系統導致數據完備性不夠等。
“正是因為存在以上這些問題,所以目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的商業閉環及盈利模式尚不理想,目前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產業鏈整體盈利水平仍舊堪憂,僅少數企業盈利。”李克強表示。
李克強建議,骨干企業應該堅持長期主義,統籌車規芯片和車用基礎軟件的一體化支持;推進技術標準體系建設,促進產業開源生態建設等。
整車企業也都在將智駕作為發展重心,以長安汽車為例,2018年和2025年,長安汽車先后發布關于智能化的“北斗天樞”戰略和“北斗天樞2.0”戰略。其中“北斗天樞2.0”戰略提出,長安汽車從2025年起將不再開發非智能化新產品,未來三年將推出35款數智新汽車;在智駕維度,2026年天樞智駕將實現全場景L3級自動駕駛,2028年進一步實現全場景L4級功能。
長安汽車副總裁賀剛也在大會上介紹,面向未來,長安汽車將順應人工智能的大趨勢與解放人、服務人的目標,打造“1+N+X”的未來出行生態,即1個大腦(主agent大模型),N個靈魂載體,再加上X個服務agent,逐步實現萬物互通、群體智能。
車用操作系統生態碎片化問題待解決
在本次大會上,“開源”成為“熱詞”。
事實上,在去年的首屆中國(重慶)智能汽車基礎軟件生態大會暨第三屆中國汽車芯片高峰論壇上,就正式啟動了“中國車用操作系統開源共建計劃”。
目前,眾多整車企業紛紛踏上操作系統開源之路。例如,理想汽車擁有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開源項目——星環OS,而東風汽車則推出了其操作系統開源項目——天元OS。
在普華基礎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曉先看來,如今開源已成為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共識,這是整個行業向開源邁進的一個基本面。但是,國內的車用操作系統生態構建仍處于初期階段,存在生態碎片化的風險,需構建有序的產業生態,對“如何做開源”達成共識。
也正因如此,張曉先認為,目前的重心應該是研究如何把開源做得更好,而其中最大的痛點則是開源不等于量產,即開放代碼之后,服務商由誰來支持,芯片如何集成,安全如何保障等,這些都還是空白,亟待填補。
中國一汽研發總院高端汽車集成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汽車智能技術創新中心)基礎軟件課題組組長李巖建議,在車用操作系統生態建設路徑方面,一是要基于開源整合上下游企業,達成頂層共識,形成統一的OS基線;二是要制定統一、開放的操作系統技術架構和統一的操作系統技術標準;三是要推動產業協同跨界融合,進行開源成果搭載驗證。
車用軟件的開源無疑有著諸多意義,從長遠角度來說,即能夠樹立中國標準,做到國際化引領。
公開資料顯示,就在今年7月,在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組織下,大眾、寶馬、奔馳、博世、大陸、采埃孚以及法國零部件企業法雷奧等11家汽車巨頭簽署合作聯盟協議,宣布基于開源模式共建汽車軟件平臺“S-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