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王”英偉達最新發布的第二財季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和營業利潤再創紀錄,銷售額同比飆升56%。但這實際上是英偉達兩年多來增長最慢的一次。市場的共識是,在經過了爆炸性增長后,英偉達進入了一個增長相對放緩的“新常態”。這個“新常態”看起來還算穩健,但在被AI熱潮裹挾的市場里,即便是這艘行業巨輪,也難免被波浪沖擊。
數據中心增速放緩
美東時間8月27日美股盤后,英偉達發布2026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第二季度,英偉達收入達到467億美元,超過此前市場預期的46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5%;凈利潤(按美國標準會計準則GAAP衡量)為264億美元,同比增長60%,換算成每股收益(EPS)為1.04美元,也超出了市場預期的1.01美元。
公司毛利率則有所下滑,該季度為72.4%,去年同期為75.2%。但相較于ChatGPT發布前常年60%出頭的毛利率均值,英偉達已經實現了顯著躍升。
雖然整體超預期增長,但對其抱有極高期待的資本市場的反應似乎“略顯平淡”。當天美股收盤,英偉達跌0.09%,報181.6美元/股。財報披露后,股價在美股盤后交易中一度大跌超5%,截至發稿,盤后跌超3%,市值蒸發1300億美元。美股其他芯片股盤后亦全線下挫,AMD、博通美股盤后均跌超1%,AI計算概念股美股盤后普跌,超微電腦跌超2%,CoreWeave跌超1%。
其中,數據中心業務作為英偉達的核心增長引擎和利潤主要來源,增長數字不及預期正在引發市場對公司未來增長動能和盈利能力的擔憂。該板塊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56%,達到411億美元,但略低于市場預期的413.4億美元。
對于下一季度的業績展望,英偉達預計第三季度收入將達到540億美元,毛利率預計在73.3%至73.5%之間。但如果按照英偉達前兩季度的增長來看,理應在第三季度收入超過600億美元。換句話說,英偉達認為接下來會出現增長放緩。
“缺失中國”成焦點
在這份看似全面的財務報告中,一個關鍵的地緣政治因素被明確提及,并構成了理解公司當前處境和其領導者黃仁勛所面臨挑戰的核心。報告開篇即明確,“第二季度沒有向中國客戶銷售H20芯片”。
今年4月,美國政府通知英偉達H20出口中國大陸需獲得美國政府特別許可證。受此限制政策影響,英偉達第一季度中產生了高達45億美元的費用損失,主要為H20的庫存減值與訂單取消。
8月,H20的出口出現轉機,美國政府決定恢復H20的對華出口,承諾向英偉達頒發許可證。作為協議條件,美國總統特朗普已公開確認,政府將從H20產品的許可銷售收入中抽取15%作為變相的“交易許可稅”。目前美國政府尚未發布涉及該項協議條件的明文法規。
“過去幾周,部分中國客戶已獲得許可證,但我們尚未根據這些許可證出貨H20。”英偉達首席財務官(CFO)克雷斯在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公開表示,截至目前,英偉達尚未依據許可證實現任何H20產品收入,也未完成任何產品運輸。
互聯網分析師楊世界表示,目前英偉達的業務,特別是其最尖端的人工智能芯片業務,已經成為中美兩國科技競爭和戰略博弈的焦點。美國政府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出臺了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英偉達作為該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其產品自然首當其沖,受到這些政策的直接影響。
據財報透露,第二季度,英偉達通過向中國境外不受出口限制的客戶銷售H20產品,確認了約6.5億美元的收入。除此之外,“公司尚未向中國客戶銷售任何H20產品”。但英偉達同時也表示,“如果地緣政治問題得以解決”,預計第三季度H20收入將在20億至50億美元之間,若有更多訂單,公司將增加出貨量。
競賽已然開啟
但長遠來看,盡管出口管制仍為英偉達帶來變量,但是算力基建的需求還在增長。財報電話會上,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稱,目前正處于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的起步階段。過去幾年僅四大巨頭(亞馬遜、微軟、谷歌和Meta)的每年資本支出就實現了翻倍增長,目前總計已達近6000億美元,未來英偉達需要開拓的是“3萬億—4萬億美元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市場”。
“AI需求非常高,未來存在重大的、快速成長的機會,前景無限光明。”黃仁勛表示,Blackwell是全球期待已久的AI平臺,實現了卓越的代際飛躍,Blackwell Ultra的量產正在全速推進,需求異常強勁。英偉達NVLink機架級計算具有革命性意義,它的到來正值推理型AI模型推動訓練和推理性能實現數量級增長之際。AI競賽已然開啟,而Blackwell正是這一競賽的核心平臺。
同時,中國市場上昇騰等國產算力快速演進,共同帶動算力產業鏈上升,資本市場漲勢明顯。
克雷斯表示,預計到2030年,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支出將達到3萬億至4萬億美元。今年主權人工智能業務的收入有望達到200億美元以上。談及ASIC芯片帶來的競爭威脅,黃仁勛稱,英偉達現在提供的是復雜的產品系統,而不僅僅是芯片。英偉達技術存在于所有的云中,更具有能效性。
展望未來,分析師認為四個方面將是決定英偉達未來走向的關鍵,包括客戶需求與供應鏈、遠期收入與新品、中國業務狀況,以及毛利率趨勢。高盛在最新報告中表示,英偉達最新公布的季度業績和下一季度指引雖然穩健且基本符合華爾街預期,但可能仍難以滿足市場此前高漲的期待,或導致其股價在短期內面臨下行壓力。
楊世界指出,整體來看,英偉達帶動與產業周期的疊加效應下,不少算力產業鏈價值正在被重新定價。而英偉達能否持續領跑,取決于它能否在技術革新、地緣政治和市場競爭中繼續找到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