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這兩天恐怕是又氣又忙,外交風波不斷。
剛因烏克蘭問題與意大利吵翻,緊跟著又為反猶指責與美國大使對轟。而法國總統馬克龍竟是兩起外交紛爭中的主角。
據央視新聞報道,法國外交部24日宣布將召見美國駐法大使庫什納,以回應他致信馬克龍,指責法國打擊反猶活動不力。
有評論認為,意、美競相對法發難,將矛盾公開化,再度暴露西方內部在烏克蘭危機、巴以問題上的嚴重分歧。
召見美國大使
24日,庫什納在《華爾街日報》上公開發表準備在25日致馬克龍的一封信。
在信中,庫什納指責法國在遏制反猶暴力活動方面“力度不足”,敦促馬克龍更加嚴格執行仇恨犯罪相關法律,并減少對以色列的批評。
他還指出,法國政府有關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言論,已在客觀上助長反猶情緒和暴力事件。
這封信公開后,引發巴黎強烈反應。
法國外交部隨即發表聲明,堅決駁斥上述指控,稱“令人無法接受”。
聲明還指出,庫什納的言論違反國際法,特別是違反了1961年《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規定的不干涉他國內政的義務,同時也“不符合法美之間跨大西洋關系的質量以及盟友之間應有的信任”。
法國外交部宣布定于25日召見庫什納。召見大使通常被視為正式、公開表達不滿。
美國國務院隨后作出回應,力挺庫什納:“我們支持他的言論。”
庫什納是猶太裔美國人,兒子賈里德·庫什納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女婿、白宮前顧問。
庫什納曾在2005年因逃稅和妨礙證人被定罪,但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被赦免。
今年5月,庫什納獲美國國會參議院批準出任駐法大使。
美聲援以色列
庫什納的信件被認為凸顯法國與美國因巴以問題分歧加深。
上月,法國宣布將于9月承認巴勒斯坦國。之后,澳大利亞、加拿大和葡萄牙也表達類似意向。
此舉招來美國與以色列的嚴厲批評,以色列還發起一系列外交反擊。
上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向馬克龍發出一封措辭強硬的信,指責法國呼吁國際社會承認巴勒斯坦國,認為是“給反猶主義火上澆油”“獎勵哈馬斯恐怖主義”。
愛麗舍宮對此嚴詞駁斥,稱內塔尼亞胡的指控“卑劣”且“錯誤”。
庫什納的信件緊隨內塔尼亞胡致馬克龍信之后,被認為是在以法外交沖突中對以色列的聲援,旨在在9月多國承認巴勒斯坦國之前對法國等國加大施壓力度。
由于加沙沖突持續至今,人道主義災難加重,馬克龍對內塔尼亞胡的抨擊也越發強烈,尤其對以方造成平民傷亡多有指責。
但馬克龍也曾多次強調,反猶主義與法國核心價值背道而馳,并采取措施保護猶太教堂和其他猶太中心的安全,以應對與加沙沖突有關的反猶太暴力事件。
據悉,法國是西歐最大的猶太人聚居地,約有50萬猶太人。同時法國還擁有一個對加沙巴勒斯坦人的困境高度關注且十分敏感的穆斯林社區。
自從以色列對加沙加大軍事攻勢以來,兩個社區的仇恨犯罪均出現激增。
暴露嚴重分歧
法美外交摩擦只是法國最近外交糾紛的最新一起。
近日,法國與意大利圍繞是否戰后派兵維和烏克蘭大打口水仗。
意大利副總理薩爾維尼譏嘲馬克龍,喊話法國總統自己上前線。
法國為此緊急召見意大利駐法大使,抗議薩爾維尼上述言論“不可接受”。
有評論指出,作為歐洲大國領袖,馬克龍有意推動歐洲戰略自主、提升歐洲影響力,在俄烏、巴以兩場沖突中頻頻發聲,但由于利益分歧、意見分化,引發美以和歐洲內部其他國家的強烈反彈。如今,意、美、以紛紛對法發難,把矛頭對準馬克龍,進一步暴露西方內部在烏克蘭危機、巴以問題上的嚴重分歧,且矛盾短期內恐難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