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由于美國29日起將暫停對價值800美元及以下的進口包裹給予免稅待遇,印度、法國、意大利、瑞典、挪威、比利時、西班牙等多國近日紛紛宣布暫停向美國寄送包裹。
專家認為,多國宣布暫停向美國寄送包裹將對美國小額跨境電商貿易造成嚴重沖擊,美國關稅政策對美國國內以及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仍在持續顯現。
沖擊美國跨境電商
印度通信部23日宣布印度將暫停向美國寄送包裹,意大利郵政公司同日也發布了暫停向美國寄送包裹的公告。法國、德國、比利時、西班牙、奧地利、瑞典、挪威等歐洲國家郵政機構也均已宣布暫停向美國寄送包裹。
上海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上海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徐明棋認為,多國宣布暫停向美國寄送包裹,會對美國跨境電商尤其是小額貿易帶來顯著沖擊。
“美國的關稅政策使得消費者在下單時需額外考慮關稅成本,可能抑制購買意愿。更關鍵的是,這部分關稅究竟由出口商還是進口商承擔,目前尚無明確規定,原有平臺協議中也缺乏相關條款,這就導致許多交易被迫暫停。買賣雙方及平臺需重新協商,明確關稅分攤機制后才可能恢復貿易。”徐明棋指出,“若全部轉嫁給美國消費者,需求勢必下降;若由出口商部分承擔,則其利潤將受損。”
損害歐洲實際利益
根據21日公布的美歐貿易協議細節,從歐盟寄往美國的包裹與大多數歐盟輸美產品一樣,將被征收15%關稅。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認為,該協議將使美國產品稅率顯著降低,而歐洲產品面臨的關稅大幅增加,對美國有利,對歐洲有害。
徐明棋表示,雖然美歐貿易協議大框架基本確定,但仍有諸多不確定性。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可能進一步對特定產品加征關稅,可能引發美歐新的貿易摩擦。
“值得注意的是,美歐貿易協議中歐盟承諾在2028年前大幅增加自美進口和投資,而美國主要承諾僅限于維持現有部分關稅水平不再提高。該協議被廣泛批評為不對等、不平衡,實際上是歐盟單方面讓步,以換取避免更高關稅威脅。”徐明棋指出,“歐盟之所以接受這一結果,源于對美國市場的高度依賴,以及在地緣政治上仍需倚仗美國。”
削弱對美市場信任
一段時間以來,特朗普政府以高關稅威脅貿易伙伴達成貿易協議的做法引發強烈反對、質疑和批評。
徐明棋指出,盡管美國關稅收入有所增加,但并未達到預期規模,難以彌補財政赤字。同時,關稅成本大部分轉嫁至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推高通脹和生產成本,反而不利于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復蘇。特朗普試圖通過關稅手段重振制造業、改善財政的目標恐難實現,美國經濟或將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美國一系列關稅政策及其執行方式,不僅對貿易伙伴造成壓力,也損害美國自身信譽和政策穩定性。
“特朗普政府政策往往基于行政命令隨意調整,缺乏連續性和可預期性,甚至被指與特定利益輸送有關。這種運行方式削弱了國際社會對美國市場的信任,各國企業可能重新評估對美投資與合作風險。”徐明棋說,“長期來看,美國肆意單邊行動將促使包括歐盟在內的多方加強戰略自主,減少對美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