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冰
日前,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湖南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及探索數字人民幣應用于連環債清償。
經梳理,2025年以來已有北京、廣州、上海等多地發布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發展計劃,總體來看,各地對數字人民幣的布局呈現出政策導向明確、技術架構成熟、應用場景多元化、區域差異化發展等特點。
探索應用于連環債清償
《意見》提及加快推進連環債清償改革工作,探索數字人民幣應用于連環債清償,建立資金直達鏈尾模式。同時,擴展移動支付場景應用,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應用,拓展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擴大數字人民幣使用規模。
“探索數字人民幣應用于連環債清償,建立資金直達鏈尾模式,旨在通過數字人民幣的技術優勢和制度保障,提升債務清償的效率與透明度,從而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利用數字人民幣支持點對點的實時清算可以有效提高資金流轉效率。同時,數字人民幣基于區塊鏈技術具備可追溯性,用于連環債清償可增強資金使用的透明度。”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多地均在積極探索數字人民幣在債務領域應用。2025年3月份,上海市財政局官網在2025年預算報告解讀(一)中表示,積極推進數字人民幣在該市財政國庫管理領域的創新應用。該市財政局積極會同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開展探索研究,經過多次調研論證,確定在商業銀行柜臺發行本市地方債的分銷環節試點應用數字人民幣,為投資者提供數字人民幣錢包的支付方式。2024年5月份,在柜臺發行的30億元地方債分銷期內,首筆以數字人民幣進行結算的地方債柜臺業務在上海落地。這是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實現數字人民幣在地方債柜臺業務中的創新應用。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數字人民幣應用于連環債清償與上海地方債分銷試點,兩者核心差異在于應用場景與目標。連環債清償是聚焦債務鏈條的“后端治理”,通過智能合約實現自動清償,解決歷史債務積壓問題。地方債分銷試點則屬于債券市場的“前端創新”,以數字人民幣錢包為支付渠道,拓寬個人和中小機構投資者參與渠道,提升市場活躍度。在技術層面,連環債需深度嵌入智能合約規則,而地方債分銷更依賴支付便捷性。總之,前者是債務風險化解的“手術刀”,后者是金融市場的“擴音器”,均體現了數字人民幣的場景適配能力。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2025年以來,數字人民幣多領域持續發展,離不開各試點地區的政策支持。年內多地發布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發展計劃,部署內容不斷細化,持續推動數字人民幣生態不斷擴容、應用場景持續拓寬。比如,今年1月3日,中共廣州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動廣州市數字人民幣工作行動方案》提出,加強試點監測分析和工作總結,探索在尚未落地應用場景的領域實現突破,爭取至2026年底,基本實現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特定區域全覆蓋。
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各地數字貨幣發展布局計劃呈現出試點推廣加速、技術創新驅動、應用場景多元化等特征,未來將朝著更廣泛應用以及技術安全升級等方向發展。”
田利輝總結認為,當前各試點地區數字人民幣發展布局呈現場景多元化、技術驅動協同和監管與創新平衡三大特征。一是從零售消費向政務支付、債券市場、債務清償等領域延伸,形成“基礎+創新”雙輪驅動;二是依托區塊鏈、智能合約等技術,推動金融基礎設施升級;三是試點地區均強調“穩妥推進”,通過風險隔離機制防范系統性風險。預計數字人民幣未來趨勢將聚焦生態閉環構建,從支付工具向信用管理、資產確權等高階功能拓展,最終形成“數字人民幣+數字金融”的新型經濟循環。
關于數字人民幣未來發展趨勢方面,劉斌表示:“一是應用場景持續拓展且多元化,數字人民幣將進一步滲透到更多民生領域和商業場景,提升金融服務效率;二是跨境支付重要性持續凸顯,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的推進,將助力數字貨幣重構跨境支付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