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投資者對于收益穩定性的訴求持續升溫,這一趨勢直接推動紅利資產(具有穩定分紅能力、股息率較高且盈利持續性較強的上市公司股票或相關金融產品)配置價值不斷提升。
據Wind資訊數據,今年以來截至8月20日,A股市場256條紅利指數中,有224條實現上漲,占比達87.5%,直觀反映出紅利資產的市場熱度與投資吸引力。此外,從相關金融產品來看,年內紅利相關ETF產品的主動買入額為1986.01億元,占策略指數ETF整體買入額的87.74%,從資金流向角度也有力印證了市場對紅利資產的高度認可與積極布局。
在此背景下,提升分紅能力成為樣本股鞏固自身在紅利資產領域地位的核心抓手。這不僅能進一步契合投資者對收益穩定性的核心訴求,增強自身對資金的吸引力,更能推動企業在資本市場實現長期健康發展,為股東創造切實回報,從而形成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紅利資產受追捧
今年以來,紅利指數“上新”保持高頻態勢。據Wind資訊數據,年初至今,中證指數、國證指數和滬深交易所已合計推出35條紅利指數,覆蓋不同市值維度(如大盤、中盤)、策略因子(如低波動、高增長、高質量)及跨市場標的(如滬深港通成分股),助力多層次、差異化的紅利指數體系加速成型。
高頻“上新”背后,既是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在低利率環境下,投資者對高股息、穩收益資產的配置需求持續攀升,倒逼指數工具不斷細化;也是政策引導的結果——2025年1月份中國證監會發布的《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推出更多紅利、低波、價值、成長等策略指數ETF,進一步提升ETF產品多樣性和可投性”,為指數“上新”提供了清晰的政策信號。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韓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指數編制機構推出更精準的紅利指數,能夠通過細化標的篩選標準,讓市場定價更好地反映不同類型高股息資產的內在價值,從而提升資產定價效率。同時,這類精準指數的擴容為全鏈條產品創新提供了扎實的基礎,既有助于推動指數基金等基礎投資工具的差異化發展,也能加速相關指數期權、期貨等衍生品的創新進程,最終完善資本市場風險管理體系,使投資者更高效地對沖不同風格紅利資產的波動風險。
以紅利ETF產品為例,今年已有紅利低波ETF長城、紅利價值ETF、中證紅利質量ETF和央企紅利50ETF等4只產品上市,截至目前合計吸引16.17億元資金流入,進一步豐富了投資者的紅利資產配置工具,也為紅利指數化投資生態注入了新活力。
中央財經大學資本市場監管與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曉認為,紅利指數化投資生態持續完善,未來將展現出多重積極價值:其一,能為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投資標的,精準匹配不同群體的風險偏好與投資訴求;其二,可引導資金向具備穩定分紅能力、財務表現優良的上市公司匯聚,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提升資本市場的運行效能與公平性,助力上市公司實現健康發展;其三,依托公開透明的指數編制與發布機制,投資者能更清晰地把握市場動態和上市公司財務狀況,進而做出更理性的投資決策,這將有力推動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的深入普及。
提升分紅可持續性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對紅利資產的關注度持續攀升,也促使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將提升分紅質量與持續性提上日程。
從政策層面看,今年以來,監管持續引導上市公司強化分紅意識、規范分紅行為。例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提出,推動上市公司開展中長期激勵,制定穩定、長期的現金分紅政策。
這為上市公司強化分紅規劃、提升分紅可持續性提供了明確指引,有助于形成“上市公司積極分紅、投資者認可回報”的良性市場生態,進一步推動紅利市場的規范化、健康化發展。
目前,上市公司已積極行動。例如,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披露2024年年度利潤分配方案的同時,宣告2025年第一次中期利潤分配17.10億元的計劃,并提請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制定2025年其他中期分紅方案,簡化分紅程序,視公司經營情況靈活多次分紅。這種前瞻性布局不僅體現了龍頭企業對股東回報的持續重視,更通過穩定的分紅預期,為市場注入長期投資的確定性。
在韓乾看來,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分紅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項長期工程。這需要企業在保持主營業務穩定增長的前提下,合理平衡留存資金與分紅比例,既要為自身的研發投入、產能擴張等發展需求預留空間,也要充分考慮投資者對收益穩定性的訴求,從而在企業發展與股東回報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實現可持續發展。
談及如何確保上市公司分紅行為更加健康合理,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需多維度發力:一是強化監管,加大對上市公司分紅執行的監督檢查,對違規或弄虛作假企業依法處罰,以剛性約束確保政策落實;二是完善治理,推動上市公司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發揮獨立董事作用,優化股東決策機制,使分紅政策制定與執行更科學,維護中小股東權益;三是細化信披,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分紅政策依據、執行進度及未分紅原因,提升透明度,方便中小股東監督;四是健全激勵約束,將分紅落實與管理層薪酬、股權激勵掛鉤,正向激勵與反向約束結合,促進公司平衡發展與股東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