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報道,印度政府已經就俄羅斯能源貿易問題做出了最終決定。印度駐俄羅斯大使庫馬爾對俄羅斯媒體表示,盡管面臨美國的壓力,莫迪政府仍將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
雙方已簽訂長期供油合同,短期內不會停止交易。
庫馬爾說,印度只會購買對自身最有利的東西……因為這關乎國家的安全、經濟與能源利益,尤其是印度人的能源需求。他還強調,印度對任何侵犯其主權的行為都極為敏感。
俄羅斯官方也予以呼應。8月20日, 主管貿易事務的第一副總理曼圖羅夫在俄印政府間委員會會議上表示,俄羅斯將持續向印度供應石油、煤炭及石油產品,并發現了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的出口潛力。
曼圖羅夫稱,兩國還可能在核能領域進一步合作,俄羅斯也愿意與印度分享航天領域專業技術,包括火箭發動機制造、衛星導航系統。他還透露,兩國超過九成的貿易結算已經轉為本幣進行。
從冷戰時期開始至今,印度先后與蘇聯和俄羅斯均保持了密切聯系,特別是軍事和能源領域。根據官方口徑,過去5年間俄印貿易額增長近6倍,印度已是俄羅斯三大貿易伙伴之一。
隨著特朗普上臺后力推俄烏達成和平協議,持續向俄羅斯方面施壓,美國從7月底開始多次公開要求印度停止購買俄石油。
由于印度拒絕妥協,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團已經取消近期對印度的訪問,談判可能延期舉行。美國白宮貿易與制造業高級顧問納瓦羅還發表文章,指責印度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是在資助俄烏沖突,不是美國戰略伙伴該有的行為。
8月7日,美國對印度商品征收的25%關稅生效。特朗普還簽署行政令,為懲罰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宣布對印度輸美商品額外征收25%的關稅,累計稅率達到50%,與巴西并列為美國貿易伙伴中最高。
印度方面多次批評美國就購買俄石油問題專門針對印度“不公平且毫無道理”。圍繞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印度總理莫迪表示,不會犧牲本土農民的利益,自己已準備好就此付出“沉重代價”。
新德里方面正采取多元化努力來擺脫這一處境,包括推進與多國的自由貿易協定,處理與鄰國的地緣經濟關系。莫迪將于8月31日至9月1日訪問中國并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他最近一次訪華是在2018年4月。
另據央視新聞報道,印度政府在8月18日晚間推出了臨時豁免措施,暫停征收11%的棉花進口關稅,有效期至9月30日。有分析指出,此舉表明印度方面愿意解決美國在農業關稅方面的關切,美國棉農將從中獲益,印度紡織服裝業也迎來喘息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