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沖突持續影響全球航空租賃行業的背景下,山河智能(002097)近日宣布,其全資子公司加拿大AVMAX Group Inc.(下稱“AVMAX”)已全額收到229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億元)的保險賠付款。
盡管行業整體面臨巨額挑戰,但多起和解與法院勝訴顯示出租賃公司戰略適應的韌性,回收率從早期低位逐步提升,為未來復蘇注入信心。
從租賃簽訂到賠付落地
AVMAX的三份飛機租賃合同可追溯至較早時期:2012年與俄羅斯雅庫特航空(Yakutia Airlines)簽訂的DHC-8-300型號飛機租賃協議;2019年分別與雅庫特航空和阿芙樂爾航空(Aurora JSC)簽訂的兩份DHC-8-200型號飛機租賃協議,租期最長至2027年。
這些合同原本旨在拓展俄羅斯航空市場,但2022年2月24日俄烏沖突爆發后,西方國家迅速實施航空制裁,包括禁止飛機返還和零部件供應,AVMAX的飛機隨之滯留。
沖突初期,根據相關政策,AVMAX多次嘗試召回租賃在俄羅斯的上述飛機。盡管已持續進行交涉與回收操作,仍無法成功收回涉事飛機。
2022年3月1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法案,允許俄航司對租賃的外國飛機進行所有權登記,進一步加劇資產滯留問題。
針對滯俄資產,山河智能全額計提減值準備:其中,飛機零部件存貨跌價準備1344萬元,租賃給俄羅斯客戶的飛機資產減值準備5077萬元。
轉機出現在保險理賠環節。AVMAX的飛機保單由全球航空保險巨頭利寶互助(Liberty Group)為主承保人,其他聯合承保商參與。
經過三年多談判,雙方于2025年8月11日達成協議:總理賠額2900萬美元,扣除律師費后凈額2297萬美元,折算人民幣約為1.6億元。扣稅后,這筆款項將為山河智能貢獻1.3億元凈利潤,占上年度歸母凈利潤的172.9%,雖屬非經常性損益,但顯著提升了公司盈利能力。
滯留潮中的損失與回收進展
AVMAX的經歷并非孤例。自2022年沖突爆發以來,全球超400架租賃飛機因國際制裁與地緣壁壘滯留俄羅斯,行業累計減值超120億美元。
這場持續三年的“資產困局”,正逐漸迎來轉折:隨著多項和解協議落地與訴訟勝訴,行業通過保險、法律及外交途徑已挽回部分損失,為冰封的市場注入暖意。
沖突初期的沖擊堪稱“雪崩式”。2022年,國際制裁令跨境資產流動驟然凍結,大量租賃飛機因俄方“反制性滯留”成為“賬上資產”,租賃公司被迫密集計提減值。
中銀航空租賃(02588)作為全球第三大飛機租賃商,當年17架滯俄飛機直接導致7.9億美元減值,稅后凈利潤同比驟降90%至0.2億美元;渤海租賃(000415)的10架滯留飛機也計提減值3億美元,業績承壓明顯;國際巨頭AerCap Holdings NV更是暴露152架飛機(價值約45億美元)的風險敞口,成為行業受沖擊最重的企業。
隨著法律程序推進與談判成熟,部分租賃公司正在逐步收回損失。中銀航空租賃在2023年通過愛爾蘭法院與俄羅斯保險公司NSK和解,收回8架飛機的2.1億美元賠償;2025年2月,又聯合渤海租賃控股子公司Avolon在愛爾蘭高院達成進一步和解,終止訴訟,并且成功轉運2架飛機。
2024年12月,渤海租賃控股子公司Avolon宣布,針對俄羅斯扣留其10架飛機事件,與多家承保商達成全面和解。根據公告,Avolon累計收到保險賠付款項約1.8億美元(稅后影響凈利潤約1.5億美元),并已撤回在愛爾蘭高等法院提起的訴訟。
國際市場上,AerCap同樣獲得部分賠付:2025年6月,英國高等法院裁定其對147架飛機的索賠勝訴,獲賠逾10億美元;同月與俄羅斯Aeroflot就36架飛機達成和解,大幅緩解了資產壓力。
但是同樣尚有未完全收尾的案例。今年6月,日發精機(002520)也曾發布公告稱,旗下的全資子公司Airwork與俄羅斯客戶Aviastar簽訂六份B757-200貨機租賃合同,目前收回了其中1架飛機,另外5架飛機仍被扣留在俄羅斯境內。2022年10月,日發精機也曾對上述5架飛機計提減值損失7.4億元。
瑞士再保險在2025年的西格瑪報告中直言,地緣風險與自然災害共同推動全球保險損失年增5-7%,2025年這一數字可能攀升至145億美元,報告強調地緣風險加劇了這一趨勢;慕尼黑再保險(Munich Re)的航空趨勢報告則識別出27個關鍵風險(含中東緊張局勢),但也指出“參數化保險觸發器”的創新可將理賠周期縮短至數月,為行業應對提供了技術方案。沖突暴露的“戰爭風險”條款模糊性,正倒逼保單機制升級。
2025年多起訴訟勝訴后,保險公司開始引入“自動賠付機制”,明確將“制裁導致的資產滯留”“國有化風險”納入觸發條件。盡管保費因此上浮20-30%,但更清晰的保障范圍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可靠的風險屏障,也讓AVMAX這類案例中“79%賠付率”的高效理賠從個案變為可復制的模式。
行業的適應力還體現在戰略調整上,大型租賃公司通過區域轉向對沖風險:AerCap發行專項債券補充流動性,并將亞太市場業務占比提升至45%(2025年該區域航空流量增長8%),推動利潤反彈。
中資企業則利用中立性探索平行供應鏈,在西方企業退出俄羅斯市場后,嘗試以合規方式維系部分合作。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測,2025年全球航空業利潤將小幅回升,盡管地緣風險(如潛在貿易戰)仍存,但5.8%的乘客增長與貨運市場的結構性機會,為租賃業提供了復蘇底色。
值得注意的是,若2025年烏克蘭相關談判取得進展,空域重開可能解鎖100億-200億美元的資產價值,為行業注入更強動能。正如瑞士再保險報告所強調的,在“碎片化世界”中,地緣風險雖成常態,但創新保險產品與多元化布局正助力行業在新興市場尋找新平衡。
AVMAX的賠付案與中銀航空租賃、AerCap的回收實踐共同指向一個結論:風險從未消失,但應對風險的能力,終將定義行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