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20日早間,中通快遞(紐交所代碼:ZTO及香港聯交所代號:2057)公布其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第二季度的未經審計財務業績。財報顯示,二季度包裹量為98.47億件,同比增長16.5%,市場份額環比提升0.6%;實現收入118.3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3%;凈利潤19.65億元,同比減少24.8%。基于當前的經濟、競爭及政策環境,中通下調了全年包裹預期指引。
在財報發布后的業績會上,近期引發關注的快遞行業“反內卷”和價格競爭,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中通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賴梅松回應稱,上半年行業價格競爭非常激烈,對公司的業務量產生影響,而監管層“反內卷”相關政策對價格回升起到一定作用,有助于遏制非理性競爭、維護基層網點穩定,維持從業人員權益。部分地區漲價對公司整體利潤起到正向作用,對網點、業務員派費和網點的收入增加是利好。長期來看,行業發展趨勢一定是從價格戰走向價值戰。
價格競爭令部分區域業務量增長低于預期
上半年,中通快遞包裹量累計183.86億件,同比增長17.7%,但市場份額從上年同期的19.5%下降到19.2%。收入達227.23億元,同比增長9.8%,主要由于在線消費滲透率提升帶動快遞需求增長以及客戶結構向更高價值群體轉變。其中,核心快遞業務的收入增加10.4%至223.64億元,主要因包裹量增加17.7%及包裹單價下降6.2%所致。同期,總營業成本增加21.5%至170.9億元:干線成本、分揀中心運營成本和其他成本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他成本增幅高達114.2%,“其中因服務更高價值企業客戶而增加23.12億元。”財報解釋稱。
賴梅松在業績會上坦言:“二季度,快遞行業輕小件占比擴大的趨勢依然明顯,越來越多的商家傾向選擇更經濟廉價的快遞服務,中通憑借的網絡規模、服務領先等形成的議價能力,未能得到充分的價值體現,在部分區域,尤其是價格競爭的‘產糧區’,業務量增長低于預期。”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中通二季度的散件業務量同比增幅超50%。“自去年起,中通聚焦差異化產品構建、服務效能提升、時效保障、網絡覆蓋能力,二季度散件業務量占比峰值突破8%,產品結構的優化緩解了增量補貼壓力,為快遞核心業務分別帶來了單票收入1毛7分和毛利2分的提升。”賴梅松說。
中通首席財務官顏惠萍稱:“(二季度)中通的核心快遞業務單票收入凈下降0.06元。這主要源于:增量激勵增加0.18元、單票平均重量下降影響0.05元,而KA重點客戶單價提升0.17元部分抵消了前述影響。得益于運營效能的顯著提升,單票運輸與分揀成本合計下降0.07元。管理費用占收入比重保持穩定,為5.2%。經營性現金流為22億元,資本支出為11億元。”
今年以來,被視為降本增效關鍵產品之一的無人車在物流行業規模化應用加速。“差異化優勢產品和服務能力,是構筑未來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要素。”賴梅松透露:中通目前在全國700多個網點投入無人車超2000臺,覆蓋城市超200個。無人車在部分網點實現商業化運營,在降本上成效顯著——從站點到驛站環節,用無人車可以減少6~7分/票成本。
據介紹,今年中通快遞總部通過提供采購優惠、路權協作升級等方式加快推進,并在二季度和頭部無人車企業進行戰略合作。“隨著各地路權逐步放開和技術迭代降本,無人車即將進入規模換量階段。我們還搭建無人車運力平臺,致力于推動行業規范化標準化,目前已接入新石器等企業,在240多個城市應用。”
行業增速放緩,中通調低下半年包裹量增長指引
今年上半年,全行業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187.8億元,同比增長10.1%;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956.4億件,同比增長19.3%。7月的快遞業務收入、業務量的同比增速均放緩至8.9%、15.1%。在行業價格競爭背景下,A股快遞企業單票價格持續下滑,二季度部分企業月度單價已跌破2元。近期,多地倡議當地快遞企業聯合抵制“內卷式”競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南都此前報道,作為對有關政策的響應,廣東、浙江部分地區已經于8月初開啟新一波漲價,引發廣泛關注。
對于上述問題,賴梅松在業績會上回應稱:“上半年整個行業價格壓力比較大,監管層”反內卷“相關政策對價格回升起到一定作用,有助于遏制非理性競爭。廣東價格從8月5日開始做了一些調整,現在最低價是1.4元/票,較原來略有上漲,對公司整體利潤起到正向作用,對網點、業務員派費和網點的收入增加是利好。合理的快遞價格對大部分商家沒有影響。”
對于未來的價格走勢判斷,賴梅松認為,“不太可能再出現1元以內的情況”,“我們認為行業要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一定是從價格戰走向價值戰——用服務品質贏得市場,行業才能良性發展。價格戰傷害整個行業,我們相信整個行業一定會理性看待價格問題。”“只有健康、持續發展的行業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上下游企業。”
南都N視頻記者留意到,中通此前預計2025年包裹量指引為408億至422億件,同比增長20%至24%。但二季度財報將預期下調至:388億~401億件之間,同比增長14.0%至18.0%。中通高管在業績會上解釋稱,這是因為當前的經濟、競爭及政策環境構成了新格局,7月份行業增長放緩,預判下半年包裹量增長低于上半年,所以調低了指引。公司將審慎靈活地執行各項戰略,以鞏固既有優勢,并為未來構建核心競爭力。
“領先的規模優勢、運營效率是快遞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條件與核心動能。行業競爭格局演變已經呈現出從規模數量導向,轉向量質并舉的必然趨勢;從快遞要素競爭升級為數智化、智能化、多元化的綜合物流產品和服務能力的競爭。”賴梅松介紹稱,面對價格競爭及末端建設等方面,中通將采取一系列關鍵措施:包括優化網絡政策,系統梳理網點收派構成各環節的成本,確保合理計費,結合區域市場實際水平制定精準的激勵機制,杜絕盲目超額補貼;合理部署自動化分揀和自動設備,減少人工投入,讓快遞員更多時間聚焦于攬派;落實攬件利潤分配的激勵效果,提升攬收響應度和服務及時性,深耕散件突破,增加收益;優化驛站定位和產品,有機融合驛站、快遞柜、便利店及其他社區商業等本地生活交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