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產業的發展必須有穩定的供應鏈,這對于原料嚴重依賴國外進口的啤酒產業而言尤為重要。而作為國內啤酒龍頭企業的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啤酒”),歷經四年探索,成功開辟出一條“國麥振興”的產業發展路徑。
近日,以“一麥相承,共釀美好”為主題的“ESG中國·國麥(華潤啤酒)行”活動在呼倫貝爾大草原金色的麥田間舉行,這是一場關于國麥、啤酒與可持續發展的大會,也是一次融合產業、科技、自然與人文的沉浸式深度體驗。
從種子到產品 “國麥振興”結出碩果
事實上,作為國內啤酒龍頭企業,華潤啤酒深刻體會到供應鏈穩定對于企業經營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作為啤酒產業的主要原材料“大麥”,因價格波動帶給企業高成本壓力,更對產業鏈的韌性與安全造成挑戰。面對這樣的現狀,華潤啤酒毅然將推動“國產大麥”種植納入到企業發展戰略中。
然而,國內大麥種植的現狀是“散而小”,沒有規模優勢,同時國產大麥的“均一性”不足。大麥如何種?種什么樣的品種?種出的大麥是否符合啤酒釀造?這是一道產學研共創的課題。
為此,在華潤啤酒發起的“國麥振興”項目中,多位專家學者共同協作,推動形成了一套覆蓋從大麥種子到田間灌溉及農藥施肥、麥芽廠烘焙再到最后的啤酒廠釀造全鏈條的標準化種植及加工流程,這對于國產大麥的規模化種植及酒企的特色產品體系構建,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呼倫貝爾是華潤啤酒最早“播種”的地方。四年時間過去,從大麥種植,到“墾十四”啤酒上市,華潤啤酒的“國麥振興”項目不僅讓大麥種植有了規模效應,同時也產生了經濟價值,在帶動當地農戶增收的同時,也讓“墾十四”啤酒成為當地的一張新名片,成為當地文旅消費新載體。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藍屹表示,華潤啤酒扎根土地,建立標準化種植基地達1.6萬余畝,持續優化國麥品質,書寫中國原料釀中國啤酒和啤酒品牌文化自信、歷史自信的精彩一筆。同時實現了從種植到釀造的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有力推動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贏。
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何勇則表示,“墾十四”的問世,是四贏的成果:一是提振國麥發展信心,彌補產業鏈短板;二是適應多元化啤酒產品結構,引領市場消費趨勢;三是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號召,促進農民增收;四是提升產業的社會責任形象,體現龍頭企業擔當。
事實上,品牌想走得遠,必須扎根于土地。華潤啤酒正在打造從田間到舌尖的中國啤酒新范式,伴隨著“墾十四”產品的上市,“國麥振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而作為深度參與“國麥振興”的專家學者,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郭剛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麥振興”計劃既是突破產業“卡脖子”困境的關鍵舉措,也是企業踐行社會責任、服務國家戰略的典范,其意義遠超單一產業范疇。通過科技賦能、生態協同和長期主義,為中國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及全球供應鏈治理提供了創新樣本。
郭剛剛告訴記者,在華潤啤酒的訂單模式推動下,呼倫貝爾大麥種植面積較以往增加了50%左右。另外,在華潤啤酒的帶動下,很多同行企業開始加入到“國麥振興”這個計劃中,更增強了各方對國麥產業的信心。
呼倫貝爾春蕾麥芽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學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華潤啤酒率先發起振興國麥項目,通過標準化種植后,大麥質量顯著提升。近幾年公司的麥芽優級品率逐年在上升,質量跟進口加麥相媲美。
在許學生看來,華潤啤酒的優質優價訂單模式,不僅使公司優質的麥芽價值得到體現,效益得以提升,公司還抓住契機,對生產設備進行更新改造,提檔升級,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競爭力。
作為華潤啤酒深度合作伙伴,呼倫貝爾農墾集團總經理臧著強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呼倫貝爾去年實現了3400萬人的游客量,未來計劃把國麥啤酒的品鑒融入整個旅游餐飲消費當中去,為當地的文旅發展錦上添花。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深化與華潤啤酒等各方的合作,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持續探索全產業鏈升級路徑,讓呼倫貝爾這片黑土地上的綠色價值不斷延伸、綻放光彩。
推進ESG理念與國麥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場,然而卻有近90%的啤麥依賴進口,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發展。在此背景下,振興并發展國麥有著特別的意義。
華潤啤酒自2021年率先發起“國麥振興”戰略行動,不僅深度契合國務院國資委“增強產業鏈控制力”的部署要求,更以“鏈主”企業的責任擔當,打通啤酒產業鏈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路升級,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華啤樣本”。
當前,ESG已成為央企邁向“世界一流”的標尺。通過“國麥振興”行動的持續落地,華潤啤酒在提升原料供應鏈安全的同時,也將可持續發展的ESG理念深度融入從種子到酒杯的全產業鏈。
“當地種植,當地加工成麥芽,當地啤酒廠生產、當地銷售,我們把制麥的過程進行了標準化優化,用更少的水耗和能耗做出更高品質、規范的麥芽,不僅節省了物流成本,更降低了整個產業鏈條的碳排放量。”華潤啤酒技術研究院院長鐘俊輝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此表示。
“‘國麥振興’,不是簡單的種植計劃。而是一場全鏈路的產業升級。”華潤啤酒副總裁李小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華潤啤酒推進“國麥振興”,通過科技創新與本土化實踐推動產業鏈升級,正是將ESG融入“引領產業進步、釀造美好生活”使命的生動實踐。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第一副會長劉明忠指出,中國企業推動ESG在農業與制造業融合領域走深走實,重點要在三方面持續發力:一是強化政策引領,激活產業鏈可持續發展動能。二是深化科技賦能,鍛造可持續發展核心引擎。三是凝聚協同合力,共筑ESG價值生態圈。
值得一提的是,為持續推進ESG理念與國麥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加速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進程,實踐基地正在落戶草原。活動期間,“ESG中國·國麥實踐基地”授牌儀式隆重舉行,標志著該實踐基地正式成為ESG實踐與農業產業化融合的示范平臺。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授牌既是對華潤啤酒四年來深耕“國麥振興”事業階段性成果的肯定,更從產業升級維度為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基地的功能價值已突破種植示范田的單一屬性,升級為政企學研用協同創新的高能級試驗田,勢必為全國農業產業鏈升級提供可借鑒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