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既是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保障經濟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持續推進的制造業升級已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而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為這一進程提供了強勁動能。
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銀行業如何助力先進制造業發展?又該如何在制造業升級中搶抓機遇?《中國經營報》記者近日走訪了福建省飛毛腿集團,了解金融支持先進民營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
百億制造“老兵”轉型
十幾年前,在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品牌主導功能機市場的時代,飛毛腿憑借可拆卸、高性價比的手機電池產品,成為眾多消費者青睞的配件品牌。然而,隨著智能手機一體化設計的普及,可更換電池的市場需求逐漸萎縮,這家老牌制造企業也迎來了關鍵的轉型時刻。如今,飛毛腿集團的轉型升級歷程成為觀察福建乃至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一個典型樣本。
“飛毛腿1997年進入電子行業,2019年的產業銷售超過了百億元,是制造業的‘老兵’。我們最早是做手機替換電池,當時大街小巷都有飛毛腿品牌。后來手機電池不可替換了,我們就專注服務手機大客戶,同時在中小型動力、工商業儲能領域加大布局。”飛毛腿集團副總經理周洪洲表示。
據了解,飛毛腿集團是一家以移動智能終端電池及新能源產品研發、制造與銷售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企業,業務覆蓋消費電子、中小型動力、工商業儲能、低空飛行器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多輪驅動的產業格局。
“飛毛腿涉及的業務板塊較多,消費類與中小型動力包括手機電池、平板電池、智能家居電池、智能出行電池等領域。飛毛腿一直擅長做小電池。此后國家不斷出臺政策支持儲能產業發展,公司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市場空間,于2019年開始布局儲能板塊。”周洪洲表示,“如今集團在福州、蘇州和深圳分別設立了研發中心,擁有福州總部、天津儲能生產基地和廣州智能硬件生產基地三個廠區,并在越南、印度和波蘭建設了三個工廠,在全球進行布局,已經實現了從‘手機電池龍頭’到‘儲能新勢力’的轉型。”
飛毛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劉學告訴記者,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飛毛腿集團構建了從基礎材料研究到終端產品開發的完整研發體系,累計獲得專利500多項,主導參與制定了20余項國家標準。
“我們公司已與大部分國內頭部手機品牌建立了深度合作,并為亞馬遜、沃爾瑪等國際零售巨頭提供ODM(原始設計制造商)服務,海外業務覆蓋了歐美、東南亞、非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劉學表示。
金融支持制造業升級
“去年我們公司獲得了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品牌生產VR眼鏡電池的訂單,生產備料急需資金。郵儲銀行(601658.SH)僅兩周時間就給企業批了5000萬元貸款用于補充企業流動資金,解了燃眉之急。”劉學表示。
他告訴記者,飛毛腿集團的客戶有很多是世界500強企業,客戶的培育時間需要3—5年,而這些企業的一筆訂單往往會洽談兩三年,歷經生產審核、樣品生產、爬坡生產、大規模批量交付多個環節。
“企業獲得訂單后備貨備料需要資金支持。由于飛毛腿集團擁有高新技術企業稱號,貸款申請在銀行審批能夠走綠色通道。另外,制造企業的利潤空間不高,銀行對科技企業的貸款也給予了利率優惠,這能讓企業發展得更快更穩。”劉學表示,對于飛毛腿集團而言,不同產品的利潤不同,新興板塊產品的利潤更高,企業在掌握了新技術之后,在市場上也會有更高的議價權。
針對該筆貸款具體情況,郵儲銀行普惠部人士表示,2015年郵儲銀行福州市分行與飛毛腿集團達成了合作,為旗下多家子公司提供公司賬戶日常結算、票據貼現等綜合金融服務。2024年12月,該行為飛毛腿集團提供了5000萬元的“科創貸”純信用貸款,用于企業日常運營。同時,結合企業發展需求,為飛毛腿集團辦理了近2億元的票據貼現業務。
劉學表示,作為一家科技企業和先進民營制造企業,飛毛腿集團儲能板塊后期的發展僅靠自有資金支持是不夠的,需要銀行多維度的金融支持讓企業發展更快。以福建飛毛腿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在銀行的支持下每年營業額快速增長,2023年和2024年的營業額分別為12.5億元和18.5億元,而2025年的營業額目標為25億元。
“當前人們生活中的鋰電池應用越來越多,門鎖、掃地機、擦窗機、移動智慧屏都離不開鋰電池,而這些需求增加意味著企業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備料生產。”劉學認為。
對此,上述郵儲銀行人士表示,郵儲銀行總行對科創企業的融資產品不斷進行升級迭代,福建省分行將根據飛毛腿集團的營業狀況和融資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綜合金融服務。
“科技+制造業”雙輪驅動
“當前福建省正在緊緊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機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一家國有大行,郵儲銀行將緊跟地方經濟發展政策,支持實體制造業轉型升級,支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為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金融力量。”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制造業大省,福建省有著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良好環境。截至2025年6月末,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制造業貸款達358億元;服務科技型企業超2700戶,覆蓋全省超20%的科創企業主體,貸款余額達到158億元。
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數字背后是該行構建了綜合金融服務策略。該行出臺了加快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授信政策,從政策導向上對電子信息、交通能源等福建支柱型產業給予支持。
同時,郵儲銀行在服務與風控方面搭建了面向科技型企業的靶向立體式服務體系,充分利用內外部數據和大數據技術,開展科技型企業畫像。針對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新三板等優質高成長性客戶、創新積分客戶、小微長尾客戶,推動線上和線下的立體化協同服務。
“我們聚焦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等重點產業集群,以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轉型貸款、研發貸、技改貸等拳頭產品為抓手,助力產業補鏈強鏈;積極支持行業前景好、技術含量高的民營制造業企業發展,實現了福建省內化纖、紡織、新材料等領域頭部民營企業的全覆蓋,授信規模達到了320億元。”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所在。在這場金融與產業的深度融合中,銀行需要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助推地方經濟和產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