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城市土拍市場“沉寂”多月后,浙系民企偉星房產再度落子杭州市。
日前,在杭州市土拍中,偉星房產旗下的杭州偉星星辰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偉星星辰”)經過43輪競逐,最終以總價19.13億元競得拱墅區石橋單元地塊,溢價率28.13%。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此次競得杭州市上述地塊之前,偉星房產自2024年以來已很少出手拿地,當年拿地金額約為52億元,而在2022—2023年拿地金額均超百億元。
在核心城市“重啟”拿地背后,偉星房產的銷售業績卻在下滑。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偉星房產全口徑銷售額僅為71.6 億元,而2024年同期為137.4億元,同比近乎“腰斬”。
在業績承壓背景下,偉星房產此前確立的“計劃實現500億—900億元銷售規模”的目標,或將成為泡影。同策研究院聯席院長宋紅衛也向記者直言:“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偉星房產很難繼續實現這一銷售規模目標。”
“黑馬房企”拿地步伐放緩
拿地金額超19億元,溢價率近30%,在房地產業界有“黑馬房企”之稱的偉星房產,最終在杭州市土拍市場中斬獲了新地塊。
公開資料顯示,7月29日,杭州市舉行7月最后一場土拍,共出讓3宗涉宅用地,分別為拱墅區石橋單元地塊、西湖區三墩單元地塊和臨平區星橋單元地塊。其中,拱墅區石橋單元地塊備受各大房企關注。
最終,在經過43輪競拍后,偉星星辰以總價19.13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價19627元/平方米,溢價率達到28.13%。
記者注意到,盡管偉星房產今年曾參與競拍杭州市其他地塊,但最終未能有所斬獲。拱墅區石橋單元地塊也是偉星房產在近一年時間里,再度落子杭州房地產市場的成果。
事實上,偉星房產對加倉杭州市也頗為重視。其在對外發布的信息中表示,此次成功拿地,“向市場傳遞了偉星深耕、精耕杭州市場的決心”。據悉,拱墅區石橋單元地塊,將是偉星房產自2021年回歸杭州房地產市場以來布局的第7個住宅項目。
不過,記者梳理發現,拱墅區石橋板塊周邊或將匯聚諸多競品。例如,今年2月28日,濱江集團競得石橋單元GS130201-35地塊,項目即將迎來首開。7月22日,西房集團以樓面價15295元/平方米競得石橋單元GS130201-40地塊。
“高溢價體現出開發商對區域潛力的認可,容積率優勢支持產品差異化,但需關注周邊競品帶來的去化壓力。”中指研究院華東大區常務副總經理高院生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落子杭州前,偉星房產近期已很少在公開市場拿地。“偉星房產”微信公眾號信息顯示,該公司上一次拿地還要追溯到今年3月25日。彼時,偉星房產以5.25億元競得臨海市大洋街道東方大道北側住宅用地,臨海市也是偉星房產的浙江“大本營”所在地。
不僅如此,偉星房產在2024年就已放緩拿地步伐。中指研究院此前發布的《2024年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TOP100排行榜》顯示,偉星房產當年拿地金額為52億元,排名第52位。可供對比的是,在2022年和2023年,偉星房產拿地金額分別約為152億元、132億元,2024年拿地金額較2022年減少了百億元。
偉星房產調整拿地策略也早已有跡可循。據了解,在2024年年初舉行的偉星房產浙江、東部兩大區域2024年度經營工作會議上,偉星房產產業總經理姜禮平表示:“擇機拿地,聚焦核心城市的核心地塊。”
2024年7月,杭州偉星置業總經理章丕仁還提出“做好兩年不拿地,仍能活下去的準備”,“聚焦核心區域核心地塊的同時,堅守利潤底線”。在2025年年初舉行的偉星房產2024年經營工作會議上,偉星房產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堅持以投入產出為主線、以投資回報率為中心。
規避逆勢擴張戰略風險
與其他主攻房地產業務的民營房企不同,偉星房產背靠“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偉星集團。偉星集團官網資料顯示,該集團打造了服裝輔料、新型建材、光學制品、房地產等六大產業,培育了兩家上市公司,現有總資產300多億元。
盡管偉星房產的起家地為浙江省臺州市下轄的臨海市,但其發展壯大卻在安徽省蕪湖市。自2000年進入蕪湖市以來,偉星房產已經在當地開發了近50個項目。
除蕪湖市外,偉星房產也已進入馬鞍山市、合肥市等安徽省多地。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偉星房產在蕪湖市、合肥市的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53%、13.4%。
除浙江省和安徽省外,偉星房產自2021年以來分別進入了杭州市、南京市、武漢市等多座二線熱門城市,銷售額也得以持續攀升。
“近3年是房地產行業調整最劇烈的幾年,偉星房產的業績卻是歷史上最好的幾年。”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年底,合肥偉星置業總經理何立豐表示,偉星房產銷售額“從2020年的197億元上升到2023年的357億元”。“克而瑞全國百強房企銷售榜排名,偉星房產從2021年的88強上升到2024年上半年的26強。這個增長速度在近幾年行業內都是少見的。”
值得注意的是,以“黑馬房企”之姿崛起的偉星房產,此前曾提出了宏大的發展目標。公開信息顯示,偉星房產方面曾在2022年東部區域、浙江區域經營工作會議上強調:“通過3—5年的努力,計劃實現500億—900億元的銷售規模。”
不過,根據克而瑞發布的《2024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200排行榜》,2024年,偉星房產全口徑銷售金額為312.7億元,排名全國第33位。在2025年上半年,偉星房產這一數據僅為71.6億元,和2024年同期相比下滑明顯。
“這是典型的戰略誤判。在整個房地產行業下行趨勢中,大部分房企的銷售規模都是收縮的,很少有例外。因此,偉星房產逆勢擴張面臨的風險必然會很高。”宋紅衛向記者分析,“目前,房企盈利模式已從規模發展轉向單個項目盈利,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此前提出的銷售規模目標將很難實現。”
與此同時,在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周期中,偉星房產也已開啟轉型之旅。在2024年年初召開的偉星房產浙江、東部兩大區域2024年度經營工作會議上,姜禮平表示將“加強去化,重視現金流”,“用3—5年的時間實現房產的深度轉型”。
對于是否會調整銷售規模目標、深度轉型計劃進展等相關問題,記者致電致函偉星房產方面,相關負責人回復記者稱:“相關領導比較忙,我們一直秉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在宋紅衛看來,對于背后有實體產業支撐的房地產企業而言,“集團資產規模較大,能夠緩解當前的債務和現金流錯配壓力,對房地產業務投入有較大的資金支持力度,能夠保障持續投資能力。這些企業進入房地產領域也比較早,積累了一定的開發能力和區域品牌影響力。”
“房地產行業,‘野蠻生長’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宋紅衛同時表示,民營房企除了面臨規模收縮的挑戰外,還需要應對部分城市庫存規模較大、投資風險上升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