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何一華李未來北京報道
日前,立新能源(001258.SZ)發布2025年半年報。報告期內,立新能源實現營業收入4.96億元,同比下滑6.02%,歸母凈利潤895.17萬元,同比下滑90.17%;扣非凈利潤421.47萬元,同比下滑95.40%。
對于業績下滑原因,公司表示主要原因一是受新能源發電項目補貼核查進度影響,導致公司應收賬款規模及賬齡增加,相應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較上年同期增加4841.04萬元;二是公司下屬外送項目發電收入同比下降4297萬元,毛利率下降6.32%。
8月6日,《華夏時報》記者就此致電立新能源董秘辦,接聽工作人員表示,該補貼資金由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發放,屬于國家信用,無法收回可能性較低,賬上已計提的信用減值,在補貼收回后會沖回利潤。
應收賬款增加
公開資料顯示,立新能源主要經營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為主的新能源電力的資源開發、投資建設、生產銷售、技術服務咨詢等業務,生產商品為清潔電力能源。
公司運營的風電場、光伏電站主要位于新疆,區位優勢顯著。新疆地域遼闊,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是國家“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建設的大型清潔能源基地。
根據公司介紹,新疆風能資源年風功率密度≥150 瓦/平方米的區域面積達12.6萬平方千米,全疆均屬全國Ⅰ類、Ⅲ類風能資源區,技術可開發量達到7.8億千瓦,占全國15.4%,居全國第二。
太陽能資源方面,新疆年日照時數2550—3500小時,年輻射總量僅次于西藏,排全國第二,全疆屬全國Ⅰ類、Ⅱ類資源區,戈壁、荒漠等未利用土地廣闊,適宜規模化光伏工程建設。
得益于新疆豐富的資源,以及政府支持新能源事業發展,2022年上市以來立新能源也在持續擴大裝機規模。
截止到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投產運營的發電項目裝機規模為2734MW(含獨立儲能),其中,風力發電項目并網裝機容量1720.5MW;光伏發電項目并網裝機容量853.50MW;獨立儲能項目并網裝機容量160MW。另外,公司已核準的在建風光電項目裝機規模為1100MW、獨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為1200MW。
但是由于發電項目受到補貼核查進度影響,立新能源應收賬款規模和賬齡不斷增長。
2022年3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自查工作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核查工作,通過企業自查、現場檢查、重點督查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摸清補貼底數,嚴厲打擊可再生能源發電騙補等行為。
2023年1月,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公布了《關于公布第一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合規項目清單的公告》。
立新能源表示,上述公告中,公司在運營項目中可享有發電補貼項目共計15個,其中5個項目已納入第一批合規清單,其余10個項目尚未被納入第一批合規項目清單,截至2025年上半年上述補貼核查工作尚未結束,核查結果存在不確定性。
財報顯示,立新能源應收賬款從2022年的14.84億元上漲至2025年上半年的21.89億元。根據2025年半年報,公司賬齡三年以上應收賬款從期初的11.07億元增長至期末的13.44億元,五年以上應收賬款從期初的2.67億元增長至期末的4.43億元。
上述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享有的發電項目補貼是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該補貼是國家為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促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行業穩定發展而設立的政府性基金,資金由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發放,屬于國家信用,無法收回可能性較低。
但是從數額來看,立新能源未收回的補貼金額并不小。根據公司此前披露,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累計收到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合計19.41億元,2024年度已收到補貼款1.03億元,尚有26.77億元應收補貼款未收回,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占公司應收賬款比例為98.29%。
負債率超80%
裝機規模增長的同時,立新能源資產負債率也在增長。財報顯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末,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8.67%、69.39%、80.92%和80.83%。
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風力發電、光伏發電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公司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風力電站、光伏電站建設等資本性支出,新能源項目建設資金的來源主要為公司自有資金及金融機構借款,其中自有資金一般占比20%,借款資金占比80%,所以公司資產負債率持續提升。
記者注意到,立新能源短期借款增幅明顯,從2022年的1.25億元大幅增長至2025年上半年的16.35億元。
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主要是短期借款利率低于長期借款,可降低公司融資成本。此外,公司處于擴張階段,去年以及今年新增多個項目,資產規模增長帶動了貸款需求增加。
立新能源大力布局新能源裝機,使得消納能力不足的問題顯現,為此公司也在布局儲能業務。
2025年2月8日,立新能源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和田縣立新綜合能源有限公司與皮山縣立新綜合能源有限公司分別擬投資建設和田縣300兆瓦/1200兆瓦時、皮山縣200兆瓦/800兆瓦時獨立儲能項目,投資總額約17.76億元。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記者,風電光伏配儲的話,就是為了保障電網穩定性。“穩定的電就好賣,不穩定的電就難賣,目前發電側儲能的成本還是比較高,今后可能從電網側布置儲能才能實現大規模上儲。”
由于需要電力消納保障業績,立新能源還開展了“疆電外送”重點工程配套項目。
根據公司半年報披露,哈密國投新風三塘湖200MW風電項目、哈密新風能源煙墩200MW風電項目、哈密新風光紅星二場50MWp光伏項目、哈密國投新光山口50MWp光伏項目和伊吾淖毛湖49.5MW風電項目均為“天中直流”外送配套電源項目;吉木薩爾300MW光伏為“吉泉直流”外送配套電源項目。
但是由于公司下屬“天中直流”外送項目2025年上半年電網對送出線路檢修停電13天、主變檢修限負荷運行,而上年國網上述檢修工作是10月完成,造成上述項目限電率較上年同期增幅較大,項目發電收入同比下降4297萬元,毛利率下降6.32%,對公司上半年利潤造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