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日前發表聲明說,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中的8個主要產油國決定9月日均增產54.7萬桶。雖然此舉釋放出產油國政策逆轉的信號,但市場人士預計,產油國財政形勢和全球需求都不樂觀,此次增產政策持續性有待驗證。
沙特阿拉伯、俄羅斯、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哈薩克斯坦、阿爾及利亞和阿曼的代表近日舉行線上會議,討論國際石油市場形勢及前景。
聲明說,鑒于當前市場基本面穩健,石油庫存處于低位,8國決定調整產量。同時,8國將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整增產節奏,以維護石油市場穩定。上述國家8月日均增產54.8萬桶。
上述8國于2023年11月宣布日均220萬桶的自愿減產措施,此后減產措施多次延期,于2024年12月延長至2025年3月底。業界認為,產油國此前是擔憂電動汽車的興起以及石油需求增長乏力,所以保持減產態勢。
《金融時報》報道指出,此次增產決定標志著主要產油國近兩年來通過限制供應以支撐油價的策略已徹底逆轉。
荷蘭國際集團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歐佩克將在9月份增產的決定并不令人意外。市場已經基本消化了供應的上漲,這標志著歐佩克結束了每天220萬桶的額外自愿減產。隨著夏季強勁需求期接近尾聲,庫存開始上升,歐佩克等主要產油國可能會結束增產。
談及影響,市場人士認為,盡管面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強勁的季節性需求,增產決定仍有助于抑制石油和汽油期貨價格,緩解交通運輸業者承擔的成本壓力。
不過,到2026年底,產油國仍保留另外兩項減產措施以供隨時選擇:其中8個成員國每日自愿減產165萬桶,以及全體成員每日共同減產200萬桶。
歐佩克成員國官員還表示,將視原油市場形勢來決定未來產量制定。有與會產油國代表上月建議,產油國可以暫緩后續增產。若市場走跌,甚至可能全盤推翻最近的增產決定。歐佩克下次會議定于9月7日舉行,屆時將再度審視市場情況。
RBC資本市場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克羅夫特說:“產油國決定增產,但需注意其不排除各種選項,包括繼續釋出產能、暫緩增產,甚至取消最近的政策行動。”
從未來幾個月的基本面形勢來看,歐佩克等產油國確有重新考慮減產的可能性。
今年原油需求方面,國際能源署(IEA)預測,部分國家需求疲弱,加上北美原油供應增加,全球原油市場第四季度可能每日供應過剩多達200萬桶。
高盛和摩根大通等機構預測,今年來已下跌約6.7%的布倫特原油價格,接下來可能進一步跌到每桶60美元左右,這將遠低于沙特阿拉伯和其他產油國維持財政支出所需的水平。
高盛預測,主要產油國后續很可能不會增產很久,并維持現有產量一段時間,以觀察供需平衡情勢。彭博社上周調查的多個原油交易商也都預計,未來維持產量不變將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