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浙江杭州爆發一起以“黃金理財”為幌子的重大金融詐騙案,浙江永坤控股有限公司及其旗下“永坤黃金”品牌因資金鏈斷裂,致使超1.2萬名投資者無法兌付本金及收益,未兌付金額高達20億元,該事件被稱為“年度最大黃金殺豬盤”,眾多投資因此血本無歸。
警方介入后查封永坤控股總部,發現其賬面資產嚴重虧空。此次資金鏈斷裂的直接原因是5月黃金價格大漲近3%,導致公司無力承擔兌付需求。
此次事件受害者超1.2萬人,主要涉及浙江中產家庭和小企業主。據永坤前員工透露,公司內部員工及親屬群體損失達3000萬元,部分人甚至將10年工資全部搭進這場騙局。
永坤黃金的商業模式本質上是龐氏騙局,其通過用新投資者資金支付舊投資者收益,并采用“一金多賣”手段擴大資金池,其違規行為包括:僅有珠寶零售資質,卻違規開展黃金資產管理業務;虛構迪拜精煉廠、非洲礦業等海外布局,偽造國際背景;設置29%的拉新返傭,誘使投資者發展下線,涉嫌傳銷。據界面新聞報道,永坤控股的行為已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及集資詐騙罪。
值得注意的是,永坤黃金作為珠寶首飾零售商,根本不具備經營黃金資產管理業務的資質。而永坤控股暴雷并非個例,2024年,浙江華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僑控股”)的黃金理財同樣暴雷,詐騙手法如出一轍。
華僑控股以7%-8%的年化收益率為誘餌,吸引大量投資者購買其黃金理財產品。該產品宣稱資金用于購買實物黃金并租賃給中國黃金子公司運營以獲取穩定收益。為增強可信度,華僑控股還虛構與中國黃金的合作協議,通過“僑行天下APP”等線上平臺招攬投資者。但實際上,資金并未按承諾用于購買黃金或真實投資,而是被轉移至眾多海內外關聯殼公司,形成龐大資金池。
2024年9月,華僑控股幕后掌控人余增云等三人秘密潛逃,導致公司多款黃金理財產品無法兌付。統計顯示,此次事件未兌付金額高達70多億元,其中黃金租賃業務資金超40億元,相當于5噸多黃金的價值。
與永坤黃金騙局相似,華僑控股同樣以“黃金理財”為幌子,通過高息吸引投資者,實際將資金挪作他用或轉移,形成資金池和龐氏循環。二者均虛構與知名企業的合作協議以獲取信任,還通過線下門店虛構“自有金礦”“百家實體店”等資質,讓投資者誤以為資金有實體黃金保障。
華僑控股暴雷后,警方迅速介入調查并對相關責任人采取法律措施,但投資者遭受的損失已難以挽回。
當前國內理財收益率普遍低于3%,投資者在進行黃金投資時需警惕“高收益”陷阱。具體而言,應仔細核實機構是否具備金融牌照,避免被虛假“實體背書”誤導;切勿輕信保本承諾,畢竟黃金價格波動劇烈,任何“保本保息”宣傳均涉嫌違規;同時,要警惕拉人頭返利模式,因為傳銷式推廣正是龐氏騙局的典型特征。目前,杭州警方已對永坤控股立案偵查,但資金追繳工作仍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