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202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深圳召開。波蘭前總理馬雷克·貝爾卡在論壇現場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國際貨幣體系或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他還直言,“如果我在一家央行負責外匯儲備,我不會如此熱衷于黃金投資,因為我知道黃金現在看起來像一顆新星,但這顆星星可能會隕落”。
美國慢性貿易赤字來自其國內經濟不平衡
在論壇開幕式致辭中,馬雷克·貝爾卡拋出了問題:美國總統特朗普到底想要什么?他認為,特朗普希望使美國成為一個制造業大國。
“從歐洲的視角來看,他這么想很奇怪。因為我們一直都覺得美國是全球的經濟引擎,而且它在前沿科技方面領先,它在這方面遠超于歐洲的進展。”馬雷克·貝爾卡表示,如果仔細審視的話,會發現在美國的社會和經濟結構中都出現了很大的不平衡,這就是為什么特朗普總統對美國國民表示,“現在美國處于危機當中”。
“但是,誰來從事這些制造業工作呢?尤其是考慮到現在美國的部分移民政策,特朗普政府成功限制了移民,無論是制造業人口的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足以支持他的想法。因此特朗普提出增加關稅。但我們都知道,至少從經濟學家角度來看,關稅并不是貿易不平衡背后的主要推手。”馬雷克·貝爾卡說道。
現在美國慢性的貿易赤字是來自其國內經濟不平衡,特別是美國民眾的低儲蓄率以及消費型經濟,所以美國推出的關稅政策并不會帶來太多幫助。關稅也確實會帶來一些直接影響,比如不確定性。馬雷克·貝爾卡直言,“我們在全球范圍內可以看到,非常危險的‘關稅游戲’正在進行”。
談及美國關稅政策錯誤實施帶來的結果,馬雷克·貝爾卡表示,短期來看,是不確定性。不僅僅是對于全球經濟,對美國自身的經濟也帶來了直接的不確定性。此外,特朗普政府還希望通過這些措施重建傳統制造業的基礎,并推動美元貶值。“20世紀80年代,美國在使美元走弱方面取得了一次成功,現在也可以看到美國再度采取這樣的單邊政策以及相關努力。然而,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發行國,我認為美國在某種程度上又不希望美元走弱。”
“現在可以看到,資本開始流出美國市場,美元也呈現出走弱的趨勢,當然美元作為全球貨幣以及全球儲備貨幣的位置也會逐步走弱。總的來看,美國新政府做法的危機在于其國內非常深刻的社會問題。作為科技和經濟的領先者,尤其是顛覆式科技一直走在前沿的國家而言,他們采取的戰略和方法已經引起了美國內部和社會的動蕩。”馬雷克·貝爾卡總結道。
不會如此熱衷于黃金投資
在美國政府的關稅措施影響下,近期美國國債市場再次崩盤,各期限收益率集體飆升。部分國家也開始逐漸減持美債,并大幅度增持黃金。針對何種資產會取代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的問題,馬雷克·貝爾卡接受了北京商報記者采訪,并給出了他的觀點。
馬雷克·貝爾卡坦言,美國政府的政策很難預測,每天都可能發生變化。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確定等級會越來越高。這意味著曾經被視為避風港、最安全資產的美元失去了部分吸引力,美元不再穩定、可靠。即使政策可能發生變化,如中美兩國的“關稅戰”立即被逆轉,至少暫停了3個月,同樣意味著在這3個月中也處于不確定狀態。
“美元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資產,美元計價的債券在美國債券市場是易變現的,人們可以很容易地交易出售債券,這使得美元仍然是全球儲備貨幣。但如果美國政府采取不穩定的、混亂的政策,那么美元將逐漸失去其作為全球貨幣、外匯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它會以戲劇性的方式發生,這將是漸進的。”馬雷克·貝爾卡說道。
談及黃金,馬雷克·貝爾卡認為,全球市場上的黃金數量有限,且增長不夠快。黃金價格可能會上漲,也可能會急劇下跌。如果不確定的情況繼續下去,那么黃金會越來越貴。“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我在一家央行負責外匯儲備,我不會如此熱衷于黃金投資,因為我知道黃金現在看起來像一顆新星,但這顆星星可能會隕落。”
那么,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是什么?馬雷克·貝爾卡坦言,是更加多極化的。“我認為,理想的國際儲備貨幣是不受內部干預的。”馬雷克·貝爾卡表示,“歐元具有國際儲備貨幣的這些特征,也符合歐洲20多個國家的利益。不過,它仍然是一種比美元小得多的貨幣。目前,歐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約為20%,仍有增長潛力,但不會達到50%,可能會達到25%甚至27%,但不會更多。”
“我們需要的是多樣化。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將從目前的60%降至約50%,這是相當可觀的,中國也正在為此作出貢獻。但受益者將不僅僅是歐元,可能還有英鎊,或許還有一些較小的貨幣,如澳元、加元、日元。有觀點認為加密貨幣會取代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但加密貨幣就像一個‘黑匣子’。我們并不知道它們是如何管理、如何使用的。”馬雷克·貝爾卡如是表示。
中國電動汽車有可能在歐洲取代特斯拉
對于歐洲而言,馬雷克·貝爾卡認為,面臨著幾方面的長期挑戰,主要是生產力低下以及GDP增長疲弱。歐洲已經進入老齡社會,中國也進入老齡社會,但歐洲老齡社會進程已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與任何其他世界的地區進行對比,歐洲增長會比較慢。眼前歐洲最大的挑戰是不平衡、不穩定。
“我們已進入不穩定的世界,歐洲目前在不穩定的國際經濟之下會顯得更加脆弱。如果中美打‘關稅戰’,歐洲既不是贏家也不是輸家,會變成兩國相交的直接戰場,對歐洲來講沒有任何好處。歐洲一直希望可以進入和平合作的時代,但現在正面臨著變革。”馬雷克·貝爾卡說道。
那么,歐洲該如何應對當前挑戰?馬雷克·貝爾卡給出兩點建議。首先,歐洲需要直面美國新政府帶來的挑戰。同時,歐洲的貿易政策要看歐盟委員會以及歐盟的有效性,因為歐盟委員會代表整個歐盟與外界進行談判。在關稅同盟內部,成員國之間關稅為零,這不會對歐盟帶來任何顛覆,歐洲國家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一點。“歐盟應該允許更多的美國食品進口到歐洲市場,盡管我覺得從社會層面和政治層面來說,這一議題具有一定敏感性。”
其次,馬雷克·貝爾卡認為,歐洲應該努力推動自身市場的多元化。這不僅有助于未來與中國的合作,也是提升歐洲在全球競爭力的重要籌碼。“中國已經成為科技的制造者和出口者。因此,中國需要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護技術和知識轉移,這一點是需要談判并達成共識的。歐洲的企業希望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而中歐雙方在這一方面也都展現出進一步合作的意愿。”
對于關稅問題,馬雷克·貝爾卡提到,關稅固然重要,但也不應夸大其作用。目前,中國品牌的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很有可能在歐洲取代特斯拉的位置。短期來看,歐洲應該嘗試多樣化市場,通過市場多元化實現更為穩健的發展。
馬雷克·貝爾卡還提到,根據歐盟的貿易協定,很多重要決定必須獲得一致通過,倘若不能獲得一致通過,那首先要合作,要有共同意愿。很多情況下,只有一部分歐盟國家在一起實現一些目標。這么做對歐盟的統一不是很好,但總比不做任何事情好。“所以,我預測歐洲會向前發展,但可能步調不一。有些國家會聚集在一起,以同樣的方式向一個方向走。只要不斷推進合作,總會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