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明超
對于很多A股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剛剛過去的一周,是做投資以來記憶猶新的一周。
面對美國的關稅霸凌沖擊,4月7日,A股市場上跌幅超過9.9%的個股超過4000只。接下來,中央匯金公司迅速出擊,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接連發聲,中國誠通、中國國新等官宣增持,眾多央企國資聯手入場,市場走勢得以企穩回升。
由于美方政策多變易變、朝令夕改,讓市場陡生變數,不確定性大幅增加。對于投資來說,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基于當下條件對未來的預期。當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加的時候,未來預期也變得不易判定,市場就要以折價來應對,行情的劇烈震蕩隨之而來。
如果從更高的維度來看,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同時也是國家經濟實力的折射。當市場不確定性增大的時候,國家綜合實力就是最強的后盾。
從記者接觸的績優投資人來看,盡管投資策略各不相同,不管是專注于成長股還是聚焦于紅利股,乃至采取事件驅動、短期套利等策略,他們都有一些共性的特征,那就是對投資獲利有深刻的認知,這種認知不僅局限于市場運行本身,更多是對投資常識層面的理解。
在他們認同的投資常識中,包括對未來的態度積極樂觀,在布局時更多是逆勢布局,在無人問津時敢于買進,在人聲鼎沸時能夠理性抽身,相信社會會向前進步,相信每個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等。如果把上述特征概括為一句話,可能就是“相信常識,敬畏市場”。
事實上,如果從投資結果來看,很多獲利頗豐的投資人大多是在極端行情中布局的,因為只有發生極端行情,才能以不可思議的價格買到好公司。從很多頂級投資人的操作情況來看,在正常行情中都會保留相當比例的現金,當極端行情到來之際,即“天空開始掉金幣”時,他們就會拿著盤子去接。“股神”巴菲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并不具有深刻的投資認知和與之匹配的耐心,在投資上更多是隨波逐流,最終能否獲利更多看整體市場表現。在這種情況下,投資獲益更要敬畏常識,盡量避免在市場高點時貪婪加倉,也盡量避免在市場底部因恐懼而割肉離場。如此,投資獲利的概率就會大幅增加。
回溯過往行情,我們總能發現,在大部分人極度悲觀、市場“飛流而下”時,各種各樣的負面解讀會層出不窮,即使這些解讀完全脫離了市場常識,但在極度悲觀的氛圍中,很多投資者會喪失獨立思考能力,不可思議的荒唐事件就發生了,這既是人性的弱點,也是投資的魔性之處。
把目光拉回到現實,美國挑起的關稅戰硝煙彌漫,投資的確定性被遮擋。然而,透過迷霧,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底層的價值所在,那便是國運所系,也是投資的源頭活水。
從根本上說,投資的底氣來自昌盛的國運。面對外部的極限施壓,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