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7日~18日,世貿組織(WTO)即將舉行年度公共論壇,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近來較少公開發聲的WTO總干事伊維拉將在該會議上探討全球貿易體系的未來。
過去6個月,全球貿易體系因美國的單邊行動而受到沖擊,也有人悲觀地說WTO將走向終結。“此類多邊貿易體系的訃告至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已出現,但持續不斷的破壞在速度和范圍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無可否認地動搖了人們對開放和可預測貿易的信心。”伊維拉在近期的一篇署名文章中表示,“世界貿易在20世紀30年代確實崩潰過。因此,要了解未來走向,需要仔細研究事實。”
她在文章中寫道:“隨著近期協議的達成,美國加權平均關稅水平已從年初的2.4%躍升至18.4%。”
“全球72%的商品貿易仍在正常貿易條件下運作”
根據WTO8月更新的報告,今年全球商品貿易額將增長0.9%,遠低于美國新關稅實施前預測的2.7%,但與4月份預測的0.2%的收縮相比有所改善。
伊維拉認為,其原因在于,隨著企業爭相調整,世界其他地區大多仍在正常貿易條件下運作。
她表示,WTO的分析顯示,大約72%的全球貨物貿易仍在基本的“最惠國”關稅條件下運行。“這一比例低于年初的80%,并可能進一步下降。但體系顯示出一定的韌性。”她稱,即便在中美貿易收縮的情況下,我們開始看到中國的貿易正轉向其他市場,但大多數WTO成員的回應依然是依據現有規則體系。
“是否會繼續如此仍有待觀察。越來越明顯的是,我們擁有一個以穩定核心為特征、但處于不穩定均衡狀態的全球貿易體系。問題在于,這一核心能否維持。”伊維拉稱,貿易問題被歸咎于技術變革、社會政策不力以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宏觀經濟失衡。
“但貿易體系本身確實需要改革。WTO建立在相互依存而非過度依賴的基礎上,如今太多成員在市場需求方面過度依賴美國。”她稱。
“盡管有太多人未能充分享受到紅利,但貿易自由化確實提升了發達國家的繁榮,并幫助15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除了關稅之外,世貿組織還提供了許多公眾往往不了解的內容。其關于健康與安全標準、信息技術、海關估價以及知識產權的協定,持續為企業、消費者和各國提供可預測性。這些支柱是一種全球公共產品,必須加以維護和強化。”她表示。
美國面臨經濟下行風險
當下,全球貿易正在經歷一場壓力測試。
根據耶魯預算實驗室的計算,截至9月4日,受今年新加征關稅影響,美國平均實際關稅稅率已升至17.4%,創1935年以來最高紀錄。
伊維拉表示:“至少到目前為止,WTO成員避免了可能與美國爆發的嚴重報復性貿易戰。他們也普遍避免了相互之間升級商品和服務限制的做法,而這在20世紀30年代曾發生過。”
牛津經濟研究院也在最新一份報告中表示,自4月以來,美國大幅提高了進口關稅,但遭到的報復有限,股市表現良好,經濟保持增長,盡管增速有所放緩。然而這些現象可能會在未來幾個季度讓位于不那么樂觀的前景,美國和全球經濟增長面臨巨大的下行風險。
“我們預計,美國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年化增長率將從第二季度的3%以上降至1.2%-1.3%。”牛津經濟研究院資深經濟學家薩拉特(AdamSlate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經濟放緩背后的一個關鍵因素是貿易和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上升以及金融環境收緊導致的投資疲軟。
他補充道,不過預計美國經濟放緩在很大程度上是暫時的,尤其是相對于其他發達經濟體而言,但“美國例外論”還面臨額外的風險,包括長期風險。
具體而言,首先,美元有可能進一步貶值。他表示,理論上,關稅大幅上調應該會推高一國貨幣,但美元今年已顯著貶值,這可能是由于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上升,以及在動蕩的政策制定背景下美元資產的價值下降,“我們認為,在未來一到兩年內,美元仍然面臨疲軟的風險”。
“美元貶值和高通脹可能會導致美聯儲在更長時間內維持高利率。”薩拉特表示,“根據我們的全球經濟模型,假設美元貶值10%,且美聯儲利率可自由應對通脹上升,則2026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較基準水平下降0.2%,且僅在2027年末產生正面影響。如果美元下跌是由于資本流入減少并沖擊資產價格,而非新一輪的預防性對沖,那么短期內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更大。”
其次,生產力增長放緩。“美國新的關稅政策將降低其經濟開放度。我們預計,到2030年,美國商品出口占GDP的比重將比我們1月份的預測低1.7個百分點,預計到2030年,世界貿易占GDP的比重將下降約1個百分點。”薩拉特解釋道,人們普遍認為,經濟開放度降低意味著生產力下降。他總結道,如果美國政策引發保護主義行為蔓延,這將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額外的長期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