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8月15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舉行會晤,引發各方關注。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丁曉星16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分析稱,此次會議有一定的象征意義,但成果有限,折射出美俄關系改善仍受制于俄烏沖突等深層矛盾。
以下為采訪實錄:
中新社記者:本次美俄元首是自2021年6月以來俄美領導人首次面對面會晤,也是自2015年9月以來俄總統首次踏上美國領土。您對本次美俄元首會晤整體作何評價?
丁曉星:就美俄關系而言,這么多年以后有俄羅斯領導人再度踏足美國領土是一次大的突破。
會晤之前,各方均對本次會晤有所期待,認為這次會晤可能會讓俄烏沖突出現重大轉機。會晤期間,特朗普給了普京高規格接待,兩人也像老朋友一樣表現得很友好,甚至特朗普在會后給了本次會晤打了一個10分滿分的評價。但實際上,本次會晤并沒有那么完美,不僅時間大幅縮短,也沒有答記者問等環節,雙方在會晤結束后就立即離開了現場。
當地時間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美國阿拉斯加會晤。
中新社記者:據報道,本次美俄元首會晤并未達成任何協議。特朗普在會晤后的記者會上說,雙方會晤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尚未就“或許是最重要”的一個議題達成協議。不過,他并未透露具體取得了哪些進展。您認為美俄雙方通過此次會晤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進展或共識?
丁曉星:特朗普說的進展應該指的是美俄關系將會改善。除了俄烏沖突,美俄兩國在戰略武器談判、經貿合作、在中東地區的立場等問題上都可以進行合作。另外,會晤中,普京應該是向特朗普介紹了俄羅斯對俄烏等問題的考慮和打算,讓特朗普摸到了普京的“底”,這也可以看作是一種進展。
對俄烏問題而言,特朗普自然是想通過會晤促成停火。但俄方認為,俄烏問題太過復雜,不能僅僅通過一次會晤就實現停火。基于這個前提,俄方就想通過此次會晤觀察,是否能夠在不停火的情況下改善俄美關系。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這次會晤其實是按著俄方的節奏和想法在走。
中新社記者:繼今年沙特會談后,美俄再次實施排除烏克蘭與歐盟的"越頂外交",烏方和歐盟方面對此表達了不滿。您認為歐洲方面的態度對此次會晤產生了哪些影響?歐洲方面將如何看待本次會晤的結果?
丁曉星:美俄兩國此前進行的接觸已經引發了歐洲國家的擔憂。烏克蘭和歐洲此前并不知曉美俄元首計劃在阿拉斯加舉行會晤的消息,這一消息讓他們十分詫異,并引發了進一步的焦慮。所以在此次元首會晤前,烏克蘭和歐洲與美國協調了立場,主要就是為了告訴美國,烏克蘭和歐洲在俄烏沖突問題上的底線在哪,有哪些事美國不能做,也不能答應俄羅斯。特朗普自己也說,如果可能的話,將會立即組織有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和歐洲參與的四方會談。所以說,雖然烏克蘭和歐洲沒有直接參與本次會晤,但并沒有被排除在外。
我認為,俄烏沖突的未來走向將取決于美國、俄羅斯、烏克蘭、歐洲的四方博弈。烏克蘭和歐洲會繼續勸說特朗普,并把不停火的責任推給俄羅斯。如果俄羅斯通過本次會晤確實影響到了美國,美國可能不會進一步對俄采取制裁措施。下一步,四方博弈過程將非常復雜。
中新社記者:普京在會晤后表示,俄美關系實現翻篇并恢復合作“重要且必要”。您認為此次會晤對兩國關系產生了哪些影響?美對俄以及俄對美外交策略是否將出現調整或轉向?
丁曉星:雖然本次會晤氣氛很好,特朗普和普京的關系也不錯,但俄美關系的未來走向仍有待觀察。今年2月兩人通話后,各方都期待俄美關系迅速重啟,但在俄烏談判陷入停滯以后,俄美關系也陷入了停滯。所以,俄美關系的改善和俄烏沖突的解決是相互影響的。
俄羅斯可能認為,俄美關系可以和俄烏沖突脫鉤,雙方可以在不解決俄烏沖突問題的前提下繼續發展關系。但對美國來說,即便特朗普自己這么想,他的同僚們并不都能同意這一看法。
中新社記者:會晤結束后,特朗普和普京均向對方約定下次再見。您覺得兩人的下次面對面會晤將會在什么時間舉行?烏克蘭或者歐洲方面是否有可能派員出席?
丁曉星:下次會晤十分關鍵。如果能馬上籌辦一場會晤,且有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或者一些歐洲國家參與,俄烏沖突將取得重大突破,實現停火也不是不可能。但如果下一次會晤還是只有美俄兩國元首參加,就可能只是談談而已。同時,如果下一次會晤在一段時間內難以實現,俄烏沖突將繼續進行,美俄關系的改善進程也將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