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伏天”后,不少韓國民眾喜歡喝參雞湯祛暑。入伏前,首爾一家參雞湯店將參雞湯的價格從穩定多年的一碗1.6萬韓元(1美元約合1379韓元)上調至1.8萬韓元。店主孫興敘表示:“最近雞肉價格上漲了很多,蔬菜也貴了不少,我們的參雞湯也不得不上調價格。”
根據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日前發布的報告,7月韓國肉雞產地價格為每公斤1954韓元,比去年同期上漲25%;西瓜批發價格為每公斤3300韓元,同比上漲45.4%。另據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近日發布的數據,7月番茄的零售價格明顯上漲,達每公斤6716韓元,同比上漲42.6%;白菜零售價格為每棵6114韓元,同比上漲11.2%;應季水果白桃價格為每10個21133韓元,同比上漲25.1%。
韓國政府認為,韓國7月經歷酷暑和暴雨等極端天氣是導致農產品價格快速上漲的重要原因。今年7月,韓國的高溫酷暑天數為13.5天,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酷暑天氣的延長導致菠菜、白菜等主要蔬菜大幅減產。而7月16日至20日的連續暴雨淹沒了韓國超過2.9萬公頃的農田,造成西瓜、葡萄、辣椒、洋蔥等果蔬受災嚴重。根據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近日發布的報告,截至8月1日,酷暑導致韓國124萬只雞、16萬只鴨和其他家禽死亡;暴雨造成157萬只雞、18萬只鴨和其他家禽死亡。
農產品價格上漲明顯加重了韓國民眾的生活負擔。韓國統計廳8月11日發布的7月物價數據顯示,盡管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漲幅維持在2.1%的水平,但食品及非酒精飲料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5%。首爾市民盧泳和對記者表示,雖然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整體物價上漲并不多,但民眾日常生活經常購買的農產品確實貴了,感覺生活開銷增加了不少。“現在我們也有意識減少外出就餐和購買高價水果,把錢用在其他更需要的地方。”盧泳和說。
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預計,受7月高溫及暴雨等極端天氣影響,韓國農產品總體供應量有所下降,預計8月農產品價格還可能繼續上漲。為此,韓國企劃財政部近日發布了一系列穩定物價措施,包括將政府儲備白菜每日供應量較7月擴大2倍,增加到200至300噸;對西瓜等受極端天氣影響較大的果蔬實施價格優惠補貼;加快雞肉進口審批流程,在7月底完成4000噸進口量的基礎上,8月中旬再進一步增加進口量;從7月28日到8月21日,與44家線上和線下物流企業合作,對水產品實施最多50%的打折優惠活動等。
韓國漢城大學經濟學教授金相奉認為,與民生直接相關的農產品價格上漲,對消費者生活造成實質性壓力。未來政府需要從物流體系改革和供應鏈優化等多個維度,系統性解決價格上漲問題。
(本報首爾8月1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