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標信托單一融資模式即將終結。證券時報記者獲悉,中國信登自2025年9月1日起,將執行新的信托預登記審查標準。其中,對于資產管理信托,信托公司應當落實組合投資要求,不得開展實質為單一融資方提供融資的信托業務。受訪人士分析,上述要求主要影響非標類資產管理信托。
證券時報記者從信托公司獲悉,中國信登日前向信托公司發布信托登記系統公告(2025年第1號),更新并發布《信托登記業務指南(V3.0)》(簡稱《登記指南》),自2025年9月1日起,將執行這一新的預登記審查標準。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登記指南》預登記要素表中對于信托交易結構的要求有了新的變化。其中,底層資產分布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資產類型、資產分布、資產運用期限以及交易對手信息等;對于資產管理信托,信托公司應當落實組合投資要求,不得開展實質為單一融資方提供融資的信托業務。
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組合投資的要求是指資產管理信托應將資金分散投資于多個不同資產或融資方,通過資產類型、行業、地域等維度的分散化配置,構建投資組合。
業內人士表示,上述要求對于標品類資產管理信托無實質影響,主要影響非標類信托,將終結非標信托的單一融資人模式。這意味著,自9月1日開始,新登記的資產管理信托產品將全部是組合投資模式。
《登記指南》還有穿透披露的要求。例如,在交易鏈條方面,信托資金通過合伙企業或金融產品等特殊目的載體間接投向底層資產的,應當完整披露交易鏈條、各層嵌套SPV(特殊目的機構)、最終底層資產和最終募資主體等信息。
據記者了解,此前各區域監管標準不甚一致,各家信托公司投資組合的實踐進度不一。業內人士表示,整體上,目前非標信托組合投資的占比仍不算高。
帥國讓分析,非標信托進行組合投資,有多重積極意義。從風險角度來看,單一融資方業務若出現問題,容易導致信托資產大幅減值,組合投資可降低非系統性風險,避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從業務模式看,可扭轉信托公司私募投行角色,使其回歸資產管理本源,以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而非單純為融資方服務。從行業發展看,能促使信托公司提升專業投資能力,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避免過度依賴單一融資項目的不規范業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