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賽道頻現亮點、外貿領域彰顯澎湃動能、軌道及基建持續推進……記者在長三角多地調研發現,長三角區域發展“熱力值”不斷提升。在華東師范大學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剛看來,結合宏觀經濟環境,長三角各項指標均表現不錯,凸顯出區域發展的穩健態勢,這既有傳統產業升級的有序突圍,也有新興賽道崛起的澎湃動能,更有制度創新與區域協同的深層助力。
區域協同打造戰略新興產業
近日,長三角三省一市相繼發布2025年“半年報”。細細盤點數據可以發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是其中一大亮點。
上半年,上海三大先導產業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9.1%,其中,人工智能制造業增長12.3%,集成電路制造業增長11.7%;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1.8%,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拉動全部規上工業增長2.7個百分點;浙江省算力服務、數據服務、算法模型、智能終端營收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安徽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7.8%。
“區域協同構建起‘研發—轉化—制造—應用’全鏈條創新矩陣,展現出強勁的活力和韌性。”曾剛說,相關數據說明長三角結構轉型反應較快、成效顯著。
以生物醫藥產業為例,近日總部位于江蘇的信達生物旗下減肥藥瑪仕度肽注射液在國內正式獲批,引發廣泛關注。彭博社稱信達生物正抓住生物科技“DeepSeek時刻”,英國《自然》雜志稱“中國造”減肥藥將掀起下一波治療浪潮。
“信達在江蘇、上海、杭州進行了產業布局,長三角地區政策、人才和上下游資源齊全,比如我們跟納微科技等企業合作,成功打破了進口的壟斷。”信達生物董事長俞德超介紹,展望今年下半年,信達生物還有望在下一代免疫腫瘤療法和慢病治療領域再迎科研和商業化突破。
上海納琳威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琳同樣深覺,公司的崛起離不開長三角創新生態的滋養。他介紹,納琳威將研發中心設在上海,依托人才高地和信息窗口捕捉全球技術趨勢;把生產基地放在江蘇南通,利用當地土地資源和產業工人優勢降低制造成本;通過聯盟“鏈接”浙江的原材料供應商、安徽的科研機構,形成“1+1>2”的產業鏈協同。
目前,納琳威已經是納米科技領域的“小巨人”。其生產的功能性窗膜打破國外長期壟斷,應用于建筑、汽車等場景;而在隱形車衣賽道,公司不僅作為行業推動者,見證中國隱形車衣裝貼率7年翻170倍,更在全球市場有舉足輕重地位,其位于江蘇南通的超級工廠實現全智能化生產,精確控制產品厚薄公差,遠超國內外同行平均水平,使瑕疵率降60%以上。
制度創新夯實外貿“基本盤”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長三角地區進出口規模達到8.16萬億元,同比增長5.4%,占同期全國進出口總值的37.4%。其中,江蘇、浙江、上海進出口額分別為2.81萬億、2.73萬億、2.15萬億元,各自增長11.1%、9.4%、9.1%。
外貿持續保持競爭力背后是各類制度創新的賦能。
貨物一步進港,鐵水無縫銜接。在江蘇揚州,去年10月以來,揚州市班列運營發展有限公司與中鐵上海局公司南京貨運中心聯合,陸續開通往上海蘆潮港、寧波北侖港、南京龍潭港、南通呂四港、蘇州太倉港等長三角對外物流樞紐的鐵海聯運專列。從生產地直接到出口港,以集裝箱等標準化方式運輸,將原本一周的貨運時間縮短到最短一天,由此,光伏、家電、汽車零配件等出口產品可以靈活適應海外需求周期變化,顯著提升企業物流效率,大幅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浙江舟山離岸貿易平臺與上海跨境通實現數據互聯后,企業單證審核從2個工作日壓縮至30分鐘……在長三角,依托區塊鏈技術,一條數字化的“航貿鏈”,正將散落全球的貨物流、資金流牢牢串聯,為貿易企業、船運公司、港口碼頭等航運貿易各方帶來切實效益。
航運貿易數字化合作創新聯盟最新數據顯示,自去年航運貿易區塊鏈網絡啟動運行以來,聯盟已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航運貿易物流、支付、融資等各項業務高效協同,支撐長三角區域離岸貿易、大宗商品交易等各類航運貿易場景提質增效,拉動企業超過30萬家,交易金額上萬億元。
“軟”“硬”基建共筑發展強支撐
北沿江高鐵南通新站的建設現場,施工人員正在進行高架候車主體結構的施工以及鋼結構拼裝工作,預計一周后將開始吊裝站房鋼結構……施工方中鐵建工南通站項目書記趙應強介紹,新建南通站站房及相關工程是北沿江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長三角“北翼”首個集高鐵、城際、地鐵、公交于一體的立體化綜合樞紐,將對加快蘇錫常都市圈同城化進程、響應江蘇省沿海發展戰略及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間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打破行政壁壘,實現要素的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上海財經大學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學良說。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長三角的高鐵運營里程已經從2018年的4150公里提升至當前的7700公里,增長逾85%。
硬基建持續推進過程中,各類新型算力基礎設施也成為構建長三角新型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營商產業部高級主管郎澤軍介紹,近日,示范區數據中心集群項目建設迎來新進展,中國電信算力高效調度示范項目、中國移動長三角(上海)5G生態谷項目通過綜合驗收,吳江算力調度中心已接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阿里巴巴長三角智能計算基地兩棟數據中心大樓已交付投運……與位于安徽的長三角(蕪湖)智算中心形成呼應。
“這些算力樞紐節點不是簡單的‘機房集群’,而是長三角數字經濟的‘動力系統’,對區域而言,統一調度的算力網絡更能發揮算力集群的規模效益,降低企業使用成本,它像‘數字紐帶’把上海的研發優勢、蘇浙的制造場景、安徽的算力資源串起來,這正是長三角一體化在數字時代的核心競爭力。”郎澤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