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證監會發布《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該意見旨在發揮資本市場在企業并購重組中的主渠道作用,引導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隨著相關精神逐漸落地,上市公司也迎來了并購重組的活躍期。僅2024年首次披露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項目就有130家,已披露的交易規模達到3,554.89億元。
在此背景下,*ST亞振(603389.SH)積極響應證監會號召,于2025年4月17日發布控制權變更公告,宣布家居行業老兵正式迎來礦業資本——域瀟集團的入主,布局多元化經營。8月2日的又一則公告展現了域瀟集團的完整戰略規劃,*ST亞振擬出資5,545萬元收購51%股權控股廣西鋯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鋯業)。公告顯示,廣西鋯業主要從事鋯鈦選礦業務,建設產能 60萬噸/年,其主營業務為從境外進口鋯鈦毛礦和重礦砂精礦并在境內進行分選,產出鋯英砂、鈦精礦、獨居石、金紅石等產品并實現對外銷售。2025年1月至5月,廣西鋯業已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1.27億元,待后續生產線實現滿產運營后,廣西鋯業營收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收購并非簡單的財務投資,配合域瀟集團手握的莫桑比克1億噸鋯鈦礦資源儲備,其入主標志著*ST亞振將從傳統家居制造商向資源型平臺企業轉型。
事實上,在本次5,545萬元收購廣西鋯業51%股權的資本運作之外,域瀟集團早已構建起豐富的鋯鈦產業鏈。據域瀟集團官網披露,截至目前該集團共開展24個大型項目,其業務覆蓋海外鋯鈦礦、石墨、稀土礦開采、航運過駁、海運物流、礦產深加工、礦產勘探、水泥制造、金融投資等眾多行業領域,域瀟集團在莫桑比克持有的鋯鈦礦采礦權已探明的金屬資源量合計超過1億噸。
鋯鈦礦作為戰略性關鍵礦產資源,以其高熔點、高強度、抗腐蝕等優勢廣泛應用于高端制造業、航空航天、海洋工程以及3C電子等新興領域,是重要且稀缺的全球性戰略金屬資源。鋯鈦礦全球儲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如鋯礦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亞、南非及莫桑比克三大產地,根據2020年全球勘探數據,這三個國家的鋯礦儲量占比超全球81%以上,而我國儲量占比不足1%,鋯礦資源嚴重不足,超90%需要依賴進口;鈦礦進口依賴度長期維持在50%以上高位,凸顯我國戰略性資源供給的結構性挑戰,同時也對國內加工企業的采選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據海關數據,2024年我國進口鋯礦砂及精礦177.06萬噸,同比增長13.78%;進口鈦礦砂及精礦約504.90萬噸,同比增長18.75%。預計這一格局將長期穩定存在,同時也意味著廣西鋯業在產能爬坡后,其經營能力具備較強的潛力,成為拉動亞振收入增長的可靠支撐。在資本端,域瀟集團不僅控股上海域瀟稀土,還投資澳大利亞北方礦業公司,形成“資源控制+資本運作”的雙輪驅動模式。據域瀟集團官網披露,集團凈資產規模突破百億元,為*ST亞振的轉型提供了堅實的資金和資源保障。在響應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本次并購既是對“礦業資本+上市公司”模式的深度演繹,也是傳統制造業估值重構的經典案例。未來,在完成廣西鋯業的收購之后,*ST亞振業務將呈現嶄新格局,公司或將走出一條全新的多元化復合轉型之路。
隨著*ST亞振與域瀟集團的深度綁定與融合,亞振或將迎來新的價值增長極。這種“資源+制造+資本”的三維聯動模式,有望幫助亞振打破傳統制造業市盈率天花板,對標稀有金屬產業鏈估值體系,實現真正的價值重塑,為股東創造長期穩健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