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8月2日,俄羅斯國防部發布消息稱,在過去24小時內,俄防空部隊摧毀了338架烏軍固定翼無人機。
此外,俄軍在蘇梅、哈爾科夫、頓涅茨克、扎波羅熱、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等方向發動攻勢,造成烏方人員傷亡。俄軍還對烏軍生產車間、遠程無人機控制點及132個區域的烏軍部隊和外國雇傭兵臨時駐扎點實施了打擊。
當天稍早前,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通報稱,當天凌晨烏軍成功襲擊了俄羅斯境內多個目標。烏軍方稱,具體襲擊目標包括俄羅斯梁贊煉油廠、新古比雪夫煉油廠、位于俄羅斯沃羅涅日州的燃料儲存基地和位于俄羅斯奔薩市的電子儀器廠。
據參考消息援引德國《明鏡》周刊網站8月1日報道,將于9月1日卸任的法國武裝部隊總參謀長蒂埃里·比克哈爾在離任前向歐洲人發出了一個明確信息。他在接受采訪時警告,俄羅斯“可能在五年內發動攻擊”。
比克哈爾指出,他之所以這么認為,原因包括俄軍的實戰經驗、數量占優的軍工業,以及由此帶來的軍隊持久作戰能力。在此背景下,俄羅斯人將能“比我們多堅持五分鐘”。
比克哈爾特別呼吁歐洲軍隊重新審視其作戰戰略。烏克蘭戰場透明度前所未有,敵人能“洞悉一切”。他由此得出兩個結論:
第一,高技術武器固然重要,但贏得消耗戰同樣需要廉價彈藥等基礎物資。他說:“我們偶爾需要‘法拉利’,但無法靠‘法拉利’打贏戰爭”。
第二,技術與戰術、組織能力同等關鍵。戰場上的最終勝利者將是能協同運用水下無人潛航器、空中無人機及陸地機器人的沖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