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緣政治緊張形勢以及南亞季風雨季持續之際,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敏感的水壩大閘被開啟。
由于強降雨導致水位上漲,位于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杰納布河上的薩拉爾大壩的閘門已打開,以防止下游發生任何可能的洪水。當地官員提前發布了警告,敦促當地人遠離河岸。
另一方面,據新華社消息,自6月26日進入雨季以來,暴雨在巴基斯坦全國范圍導致的死亡人數已增至45人,受傷人數升至68人。
半個多世紀以來,圍繞土地歸屬,脫離了英國殖民統治的印巴兩國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武裝沖突幾乎從未中斷。印度河水源控制問題是其中的一個關鍵焦點。
印度河發源于岡底斯山岡仁波齊峰北坡,先后流經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和巴基斯坦,最終在巴基斯坦境內的本杰訥德注入阿拉伯海。
盡管巴基斯坦占據印度河流域的大部分,全國70%的農業灌溉、60%的飲用水全靠印度河支撐,但卻位于下游的被動位置。
1960年,世界銀行促成各方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根據該條約,東部河流拉維河、比斯河和薩特累季河的水域被分配給印度,而西部河流印度河、杰赫勒姆河和杰納布河則被分配給巴基斯坦。
印度利用該條約開發了杰納布河上的薩拉爾和巴格利哈爾大壩等水電項目。南亞地區的季風季節在帶來嚴重洪澇災害的同時,也成為印度的“政治武器”,多次單方面蓄水或泄洪。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帕哈爾加姆鎮發生針對游客的槍擊事件,造成印度方面20多人喪生。莫迪政府宣布一系列針對措施,包括決定暫停執行《印度河用水條約》,關閉4座水電站大壩的閘門。
隨后,印度方面在未發出預警的情況下于4月26日向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烏里大壩放水,導致杰赫勒姆河水位突然上漲,使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陷入混亂。從5月初開始,印度又多次以清淤、泄洪等理由不定期開放和關閉大壩部分閘門。
巴基斯坦國民議會于5月22日通過決議,譴責印度試圖暫停履行條約違反了國際協議并對地區穩定構成威脅。決議敦促巴基斯坦政府采取外交和法律措施反擊印度挑釁行為。
新一輪沖突持續近一個月后,雙方于5月10日達成停火協議,但兩國關系仍未緩和,包括邊境,附近多次擦槍走火,以及互相延長關閉領空時間。最關鍵的是,《印度河用水條約》至今依然處于停擺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