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油市近期風起云涌,油價在多重因素交織下持續承壓。周一(6月30日)亞洲時段,由于中東地緣政治風險的緩解以及OPEC+計劃在8月大幅增產的可能性,市場對供應過剩的擔憂進一步加劇,國際油價一度下跌逾1%。
美原油主力合約一度下跌1.5%至64.50美元/桶,目前交投于65.18美元/桶附近;布倫特原油9月期貨一度下跌1.3%至65.92美元/桶,目前交投于66.60美元/桶附近。
上周,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均創下2023年3月以來單周最大跌幅,盡管6月整體有望實現5%以上的月度漲幅,顯示市場在短期波動中仍保持一定韌性。
地緣政治風險溢價消退
油價下跌的首要原因之一是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顯著緩解。市場分析師指出,伊朗與以色列之間達成的停火協議使得此前因沖突推高的地緣政治風險溢價大幅消退。IG市場分析師Tony Sycamore在報告中明確表示,市場已基本消化了中東沖突帶來的不確定性,油價因此失去了一部分支撐。過去,中東地區的動蕩常常推高油價,但當前局勢的緩和讓投資者將目光轉向其他影響因素,尤其是供應端的動態。
OPEC+增產預期升溫
與此同時,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包括俄羅斯等產油國)的增產計劃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四位OPEC+消息人士透露,該組織計劃在8月繼續增產41.1萬桶/日,以重新奪回因減產而損失的市場份額。這一增產規模將使OPEC+今年的總供應增加至178萬桶/日,相當于全球石油需求的1.5%以上。OPEC+的八個核心成員國,包括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科威特、伊拉克等,將于7月6日召開會議,討論具體增產細節。市場普遍預期,增產步伐可能會進一步加快,這無疑給油價帶來了更大的下行壓力。
OPEC+增產戰略:從減產到擴張的重大轉折
OPEC+的歷史與政策轉變
OPEC+作為全球最大的產油國聯盟,近年來通過減產政策有效穩定了油價。然而,自2025年初以來,該組織逐步調整策略,從過去幾年累計減產超過500萬桶/日的保守政策,轉向逐步恢復供應。4月以來,OPEC+開始逐步取消220萬桶/日的減產計劃,并在5月、6月和7月加快增產步伐。消息人士透露,8月的增產計劃可能不僅限于41.1萬桶/日,部分成員國甚至提議進一步擴大增產規模,以應對市場競爭和需求變化。
內部矛盾與市場份額爭奪
然而,OPEC+內部并非鐵板一塊。哈薩克斯坦等成員國此前產量遠超配額,引發了嚴格遵守減產協議的成員國(如沙特阿拉伯)的不滿。此外,OPEC+還面臨著來自非OPEC產油國的競爭壓力,尤其是美國頁巖油產量的持續增長。在過去幾年減產期間,美國等競爭對手趁機搶占了部分市場份額,這促使OPEC+加快增產步伐以重新奪回主導地位。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期表示,全球石油需求預計將在夏季進一步上升,這為OPEC+的增產計劃提供了信心。
增產的挑戰與不確定性
盡管增產計劃看似雄心勃勃,但OPEC+內部仍存在不少障礙。一些成員國因技術和投資限制,難以快速恢復產量,而其他國家則需彌補之前的超產行為。Energy Aspects的分析師Richard Bronze指出,OPEC+很可能會在8月繼續加速退出減產,但增產規模和執行效果仍有待觀察。此外,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的Helima Croft也預計8月增產將達到41.1萬桶/日,但她同時警告,供應過剩可能進一步壓低油價。
美國鉆井活動減少:供應端的新信號
美國石油鉆井平臺數量創三年新低
與OPEC+增產形成對比的是,美國石油鉆井活動呈現放緩跡象。根據貝克休斯的數據,美國石油鉆井平臺數量上周減少6個,降至432個,為2021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這一數據表明,美國頁巖油生產可能正在放緩,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緩解全球供應過剩的壓力。然而,考慮到OPEC+的增產計劃,美國鉆井活動的減少對油價的支撐作用可能較為有限。
全球需求前景的復雜性
從需求端來看,全球石油市場正處于復雜環境中。普京對夏季需求上升的樂觀預期為OPEC+的增產提供了理由,但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依然存在。尤其是亞洲和歐洲市場的需求表現,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油價的未來走勢。如果需求增長不及預期,OPEC+的增產可能導致供應過剩進一步加劇,從而對油價構成長期壓力。
總結:油市進入新拐點,未來走勢充滿變數
綜合來看,國際油價的近期下跌是中東地緣政治風險緩解和OPEC+增產預期共同作用的結果。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價格的雙雙下挫,反映了市場對供應增加的擔憂,而OPEC+從減產到增產的政策轉變標志著全球油市進入新的階段。
盡管美國鉆井活動的減少為市場提供了一定支撐,但OPEC+內部的協調難度以及全球需求的不確定性,仍為油價走勢蒙上了一層陰影。7月6日的OPEC+會議將成為關鍵節點,決定增產規模和節奏的最終方案將直接影響未來數月的油市格局。
北京時間11:30,美原油主力合約現報65.23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