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譜,從沒想過金價能漲到1000多元!”“現在入坑晚不晚?”
近幾日,金價坐上了過山車,倫敦現貨黃金、COMEX黃金期貨價格一度沖上3500美元/盎司,均創歷史新高,隨后轉跌。雖然金價有所回調,但拉長時間線來看,金價仍處于歷史高位,目前國內黃金珠寶品牌金飾價格基本保持在1000元/克以上。
高位震蕩的金價牽動著多方神經,漲跌漩渦中,市場參與者無不經歷著挑戰與抉擇。
銷售弱,回收旺
足金飾品零售價每克千元,消費者還買賬嗎?
“黃金不論漲跌都會有人買,這個主要看個人心態。很多人有囤金的習慣,金價漲了少買點兒,金價跌了適當多入手,時間長了價格就拉平了。”不過金店老板也坦言,當前這種市場行情,確實壓力比較大。黃金一天一個價,消費者怕買貴,又怕錯失行情,很多人仍在觀望。
記者走訪鄭州多家珠寶商場以及品牌店鋪,看到金飾品款式精美多樣,且幾乎每家都有“以舊換新”“工費減免”等促銷活動。
“部分足金飾品可以提前享受五一節日活動,克減100元。”當記者提出是否還能更便宜時,該品牌銷售人員表示選好款可以再去向總部申請其他優惠。
但這些似乎對消費者沒有太大吸引力。
“消費者現在更關心金價會不會跌,而不是款式。”上述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購買金條的消費者更多了,因為多數金條沒有什么復雜的工藝,更保值,而且價格也比金飾要便宜不少。這兩天柜臺上50克的金條已經售罄,也調不了貨。
中國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黃金消費量985.31噸,同比下降9.58%。其中:黃金首飾532.02噸,同比下降24.69%;金條及金幣373.13噸,同比增長24.54%。
雖然銷售情況不佳,但黃金回收市場異常活躍。
大河財立方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大部分珠寶商場、品牌店、典當行都有回收業務,有的宣稱沒有折舊費,可以“以克換克”。銷售價格和回收價格之間相差10元~50元不等。
“這兩天大盤波動比較厲害,您要是不著急也可以再等等。”記者走進鄭州某家典當行,工作人員吳先生正在和打算賣金的客戶溝通。吳先生告訴記者,近期黃金回收業務量比較大。很多人看漲黃金,選擇質押套現,也有人擔心回調,直接變現。回收價格和市場差不多,但是典當價格要比回收價格低百元左右。
記者走訪發現,黃金回收市場魚龍混雜,部分回收渠道暗含許多套路。在某社交平臺記者發現,除了數不清的黃金回收廣告,還有不少遭遇黃金回收騙局的帖子。
“黃金回收套路很多,有的號稱就比大盤價少個幾塊錢,但實際上有的在秤上做手腳,有的驗金說純度不夠壓價。一些消費者黃金知識不足,很容易就‘上套’。”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黃金回收看似簡單,實則暗藏許多陷阱。消費者如果賣金一定要選擇有正規經營資質和證件的公司或者金融機構,交易完成后務必保留好交易憑證。
終端市場不景氣,珠寶商線上“自救”
金價高位震蕩,黃金消費疲軟,珠寶商們日子也不好過。
億多國際珠寶交易中心總裁李治國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金飾工藝精美也就意味著工藝費高,高昂的金價再加上每克幾十元的工藝費,除了婚嫁三金這種剛需,很多消費者不太愿意為此買單。現在終端市場不景氣,大部分品牌商和經銷商都在過苦日子。
對于品牌加盟商而言,不僅需要給品牌加盟費用,每次進貨黃金時還需要按照克數交納“掛簽費”,整體費用就比較高。再加上基礎金價攀升,品牌溢價讓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在行業整體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加盟商的發展情況并不樂觀。
不同于深圳水貝,鄭州本土的批發商多為二級批發商,以及知名珠寶品牌在河南的指定經銷商。“二級批發商和經銷商的毛利也就幾塊錢,主要是靠量。不過現在市場整體縮水,確實不好做。”李治國告訴記者,傳統的黃金生意就是賣場,固定的場景和渠道。但市場目前的情況倒逼行業尋找新出路,事實上很多金店老板已經在通過社交平臺直播、發帖等嘗試新的拓客方式。
記者實探鄭州某珠寶商城,走進一家金店就看到,主播正在角落里拿著一個手鐲對著手機展示。“老鄉,這是卷草紋設計,某福同款。”主播熟練地介紹著手中的產品,同時快速地回復直播間公屏上的問題。
店鋪里除了穿工裝接待的銷售人員,還有不少人拿著手機店里店外穿梭忙碌。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市場有部分人是專門做短視頻、小紅書的,他們和金店合作為店鋪引流。
“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也非常透明,珠寶商想要開拓市場就不能忽視線上的重要性。”李治國告訴記者,因為線上加持,同時也注重私域用戶的運營,有些珠寶商在市場低潮中反而逆流而上。
李治國表示,發力線上是拓展渠道,打造品牌核心才是關鍵。
“我們有很多知名黃金珠寶品牌,但是你能想到他們對應的標志性產品有哪些嗎?”李治國表示,黃金飾品工藝越來越成熟,但是“抄作業”情況太嚴重。一個產品火了,只需要一周的時間,這種款式就能在市場上鋪天蓋地出現,可能一定程度上也帶來了銷售增長,但長此以往對于行業是一種傷害。
有業內人士稱,老鋪黃金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比如以文化敘事、上乘品質、高端服務體系為抓手打造品牌調性,嘗試用奢侈品邏輯重新定義黃金價值,但也存在與其他珠寶品牌共性的問題。
“老鋪黃金為行業提供了新思路,但黃金珠寶行業要想實現更好發展,或許需要更多品牌以匠心沉淀文化底蘊。”上述人士稱。
黃金狂飆,催生“借貸炒金”熱潮
截至4月25日,倫敦現貨黃金今年的漲幅已經接近去年一整年的漲幅。國內不少普通投資者把眼光瞄準了黃金。
“這兩天黃金回調,有客戶抓緊補倉,之前價格一直在漲,沒機會入手。”某股份行鄭州分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黃金積存金類似于基金定投,投資者可以按固定金額或固定克數定期買入黃金,通過長期積累來平攤成本。從去年開始,積存金業務火起來了,來咨詢黃金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也越來越多。
鄭州一名90后投資者告訴記者,4月24日,她趁金價下跌之際,果斷入手一只黃金ETF。
世界黃金協會(WGC)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黃金ETF凈流入226.5噸,價值211億美元,是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大流入。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5日,14只黃金主題ETF的資產規模合計達到1613.4億元,較2024年末的704.42億元增長了超一倍。
火熱的行情下,部分投資者開始采用杠桿手段追逐金價漲勢。
針對上述情況,多家銀行集中聲明,消費貸產品、信用卡資金不得用于黃金投資,應避免“炒金類”等違規行為的發生。
“若黃金價格波動導致虧損,持卡人需自行承擔價差、手續費等成本,甚至形成不良信用記錄等風險。”某國有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看上去投資者用信用卡或消費貸購金是“無本套利”,背后除了市場風險,還有多重法律風險。
自去年以來,多家銀行頻繁調整積存金產品的起購金額。其中,中國銀行年內第三次對積存金產品起購金額進行調整。4月22日,中國銀行公告,將于23日起調整積存金產品的購買條件,按金額購買積存金產品或創建積存定投計劃時,最小購買金額由750元調整為850元。今年2月和4月初,該行分別將積存金產品最小購買金額調整至700元、750元。
日前,上海黃金交易所發布通知,自2025年4月25日(星期五)收盤清算時起,Au(T+D)、mAu(T+D)、Au(T+N1)、Au(T+N2)、NYAuTN06、NYAuTN12等合約的保證金水平從12%調整為13%,下一交易日起漲跌幅度限制從11%調整為12%;Ag(T+D)合約的保證金水平從15%調整為16%,下一交易日起漲跌幅度限制從14%調整為15%。
業內人士稱,對于投資黃金及其相關衍生品的投資者來說,在黃金價格位于歷史高位時,應特別謹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