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通財經APP訊——周五(4月4日)亞市早盤,國際油價窄幅震蕩,美原油目前交投于66.71美元/桶附近。國際油價周四遭遇"黑色星期四",創下三年來最慘烈單日跌幅。布倫特原油暴跌6.42%至70.14美元/桶,WTI原油重挫6.64%至66.95美元/桶,雙雙刷新2022年以來最大跌幅紀錄。這場暴跌由三枚"深水炸彈"共同引爆:OPEC+突然逆轉減產策略、美國關稅政策沖擊全球貿易預期、機構集體下調需求展望,市場恐慌情緒如決堤般宣泄。
八國聯盟意外達成增產協議,5月產量增幅從原定的13.5萬桶/日飆升至41.1萬桶/日,相當于突然向市場投放三倍供應量。這一反轉直接擊潰多頭防線,尤其發生在全球庫存高企的敏感時點,徹底顛覆了市場對供應緊縮的預期。
OPEC在一份提及產量的聲明中說:“這包括原先規劃5月的增產數量,以及額外兩個月的增量。逐步增產的計劃將根據不斷變化的市況可能會暫停或逆轉。”
5月增產是俄羅斯、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伊拉克、阿爾及利亞、哈薩克斯坦和阿曼商定的接下來增產計劃,以逐步解除本月生效的220萬桶/日的最新減產計劃。
OPEC在聲明中說,這八個國家將于5月5日舉行會議,決定6月產量。
關稅沖擊波蔓延
特朗普政府祭出全面關稅大棒,雖豁免油氣進口,但全球貿易戰陰云導致瑞銀等機構緊急下調2025-26年油價預期3美元/桶。畢馬威專家警告:"關稅戰將重塑能源-經濟共生關系,需求端面臨系統性重估。"
花旗投資研究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這些令人不安的貿易關稅發展正值宏觀經濟勢頭已在放緩之際。然而,對伊朗、委內瑞拉以及俄羅斯石油采購的制裁措施終將收緊供應,從而抵消商品關稅的影響。”
花旗維持其對二季度布倫特原油價格在每桶68美元的預測。
需求預期遭"三連殺"
在OPEC+會議前,油價已因關稅恐慌下跌4%。疊加IMF等機構對全球經濟"軟著陸"的質疑,以及北半球消費旺季需求不及預期,形成供給增、需求弱的"戴維斯雙殺"格局。白宮雖豁免石油關稅,但工業品成本傳導仍將壓制用油需求。
美國服務業3月份放緩至九個月來的最低水平,加劇了美國經濟衰退預期,拖累需求預期前景。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周四表示,其非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從2月份的53.5降至上個月的50.8,為2024年6月以來的最低值。接受路透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3月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將放緩至53。
PMI數據公布前,美國已經發布了對消費者和企業的悲觀調查以及消費者支出和通脹等所謂的硬數據,這些都引發了人們對滯脹的擔憂。未來 12 個月出現衰退的可能性也有所上升。
美國第一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增長年率預估值大多低于0.5%,出現萎縮的可能性很高。10 月至 12 月的經濟增長2.4%。
由于經濟增長幾乎停滯,服務業投入價格指數從2月份的62.6降至60.9。服務需求的減少可能會制約企業的提價能力。
服務業就業指數跌至46.2,為 2023 年 12 月以來的最低水平,2 月份為 53.9。在政府密切關注的就業報告中,服務業就業率一直不是一個可靠的預測指標。
據路透調查預測,周五的政府數據可能會顯示,3月份非農就業崗位增加了13.5萬個,而2月份增加了15.1萬個。失業率預計維持在 4.1%不變。
總結:油市進入高波動周期
這場暴跌標志著油市進入高波動周期。OPEC+戰略轉向暗示價格戰風險,而關稅與需求的不確定性將持續發酵。能源分析師警示:"這不僅是短期調整,更是全球能源權力格局重構的開端,市場需要重新定價地緣政治風險溢價。"
北京時間09:00,美原油現報66.66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