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星期五),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商務部:加強內外貿一體化政策支持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3月20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商務部將加強內外貿一體化政策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在融資、利率等方面的支持。全力做好穩外資工作,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著力研究在教育、文化等領域擴大開放試點。
多項查審指標創新高 深圳證監局重拳打擊證券違法
深圳證監局落實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的要求,聚焦大案要案辦理,強化對財務造假及欺詐發行的打擊力度,嚴查金融機構及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整飭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交易類違法行為,持續提升稽查執法效能和投資者保護水平。
一舉三得 “固收+港股”策略“滿弓”出擊
2025開年以來港股市場表現活躍,主要指數漲勢喜人。公募機構對港股的關注度顯著提升,不僅主動權益類基金、QDII基金積極布局港股,一些“固收+”基金也大舉配置港股,向港股市場要收益。數據顯示,多只“固收+”基金對港股的持倉接近了合同規定的港股投資比例上限,得益于“純債資產打底”“港股紅利防御”和“科技龍頭增厚”的三重配置優勢,這些“固收+”基金近期普遍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消費風”PK“科技風” 基金機構選擇雙管齊下
為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以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以優化消費環境增強消費意愿,針對性解決制約消費的突出矛盾問題,《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近日重磅出臺。多位基金人士稱,其意義在于通過一系列具體措施如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等,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消費升級。不僅穩定了市場信心,還指出了未來消費增長最具潛力的方向。
上海證券報 商務部答上證報記者提問:多舉措幫助外貿企業有效應對外部挑戰
內外貿一體化相關措施有望接連推出。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近日在上海調研了內外貿一體化工作,了解外貿產品拓內銷情況。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3月20日在例行發布會上回答上海證券報記者提問時介紹,商務部將采取多方面措施,幫助外貿企業更好地依托國內市場,有效應對外部沖擊挑戰。
上海將集中發布一批重點成果重大項目 加快組建國資并購基金矩陣
上海市投促辦(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英在會上表示,本屆大會將全面展示上海投資機遇、投資環境。面向全球投資者,全面宣介上海的發展優勢和廣闊前景,分享上海經濟活力、創新動力、城市魅力和投資潛力。大會還將全方位、立體式展現上海廣闊的投資空間、一流的產業生態。
基金新發市場回暖 今年以來發行規模超2000億元
新基金發行市場春潮涌動,今年以來新基金發行規模超2000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發行顯著回暖,較去年同期規模大幅增加,首發規模超10億元的基金數量多達30只。權益類基金也是公募重點布局方向,近80只權益類基金正在或即將發行,后續增量資金可期。
首款全面搭載鴻蒙5的華為手機面世 華為終端全面進入鴻蒙時代
3月20日,在華為Pura先鋒盛典及鴻蒙智行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推出首款全面搭載鴻蒙5的手機華為Pura X,并宣布華為Mate 70系列等多款機型也將于2025年第二季度開啟升級。會上,鴻蒙智行一口氣發布了四款新車,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鴻蒙電腦也將在2025年5月亮相。
證券時報 構建統一信用修復制度 釋放更大消費潛能
近日,多家銀行再度下調個人消費貸利率,部分中小銀行甚至給出了最低2.5%左右的優惠力度,以此提高消費貸產品的吸引力。從央行公布的數據看,短期消費貸余額自去年12月連續3個月下滑,反映出消費貸“以價換量”仍難有效帶動量增,居民消費活躍度也有待進一步提振。
加大服務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力度 穩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
一位券商投行人士指出,穩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能夠推動更多未盈利優質科創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加速創新成果轉化,當前要盡快推出具有示范意義的典型案例,需要健全精準識別科技企業的制度機制,完善科技企業信息披露規則,引導市場客觀冷靜地對待科技企業成長中的風險,營造包容創新的市場生態。
直擊2025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家電新品用上AI大模型 人形機器人應用空間廣闊
AI(人工智能)熱潮正在席卷家電行業,本屆展會正是以“AI科技、AI生活”為主題。證券時報記者在展會現場看到,今年各大廠商的新產品大量接入AI大模型,變得更加智能。此外,在人形機器人熱潮下,多家人形機器人企業也參加了今年的展會。
從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育兒成本公共化還應做什么?
發放育兒補貼是全球低生育率國家普遍采取的生育激勵政策,我國正推動育兒補貼政策從地方探索轉向中央統一部署。在此過程中,央地如何分擔育兒補貼成本成為當前各方的核心關切,受訪專家認為,中央財政提供總體政策框架并提供轉移支付等資金支持,地方財政根據實際需要,適度加力并靈活調整補貼標準、方式,這是可行的補貼發放和政策銜接方案。
證券日報 商務部今年著力研究在教育、文化等領域擴大開放試點
3月20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談及商務部今年會有哪些穩外資的舉措和活動時,新聞發言人何詠前表示,今年以來,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繼續通過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外資企業服務專班、投訴機制等渠道,廣泛收集外資企業反映的共性問題和需求,在“外資24條”等現有政策基礎上,推出了《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出臺了20項穩外資務實舉措。
LPR連續5個月不變 降息窗口或二季度打開
3月20日,新一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出爐。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3月20日,1年期LPR為3.1%,5年期以上LPR為3.6%。兩個品種LPR均維持前值,截至目前已經連續5個月維持不變。
華為發布首款闊折疊屏手機 終端全面進入原生鴻蒙時代
3月20日,全面搭載鴻蒙操作系統5(也被稱為原生鴻蒙)的華為Pura X,在華為Pura先鋒盛典及鴻蒙智行新品發布會上亮相。該手機為原生鴻蒙正式版手機,意味著原生鴻蒙正式落地終端,進入消費市場。
險資近期頻頻舉牌 釋放出什么信號?
近日,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險企頻頻舉牌上市公司,引發資本市場廣泛關注。據筆者梳理,今年以來截至3月20日,險資舉牌A股及H股上市公司合計11次,遠超去年同期的2次,也超過了2021年(1次)、2022年(7次)、2023年(9次)全年的舉牌次數。
人民日報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將在京舉辦 向“新”而行合作共贏(權威發布)
本屆論壇年會以“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為年度主題,設置論壇會議、技術交易、成果發布、前沿大賽、配套活動等5大板塊、128場活動,涉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千名演講嘉賓將齊聚一堂,共議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為全球創新發展提供新思路、新啟示。
讓人工智能成為全球發展的普惠引擎(寰宇平)
實現智能向善,人類不僅需要更精妙的算法,也需要更深邃的智慧、更寬廣的格局。國際社會唯有攜手彌合鴻溝,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才能讓人工智能真正成為全球發展的普惠引擎。
經濟日報 股權投資賦能民營經濟
多部門近期提出增強協同聯動,推動完善融資配套機制,共同營造更優的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業內專家表示,股權投資對民營企業的賦能,不僅是資本的注入,更是資源、能力和信心的全面提升。作為股權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在推動創新型民營企業發展中,起到了重要“催化”作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建議,要通過設立長期股權投資基金,提升商業保險資金A股投資比例與穩定性,建立健全保險資金、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的長周期考核機制等,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有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支持其長期發展。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升市場包容性,包括優化上市條件,簡化審核流程,提高IPO審核效率,完善協議轉讓、并購交易等多元化退出渠道,實現耐心資本“募投管退”全鏈條優化。
三大變量影響美聯儲政策走向
展望未來,美聯儲政策走向將取決于三大變量:一是通脹黏性持續時間,若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持續高于2.5%,可能迫使美聯儲推遲降息;二是勞動力市場韌性閾值,失業率突破4.5%或成為政策轉向關鍵指標;三是地緣政治沖擊強度,4月關稅審查可能引發市場超調風險。美聯儲的一舉一動,牽動著全球金融市場的神經。對于新興市場來說,只有強化宏觀政策協同,通過國際協調機制對沖外部沖擊,才能在變局中筑牢金融安全防線。
21世紀經濟報道 黃仁勛重新定位英偉達:AI Infra聚變
當很多人覺得今年的GTC偏穩健的時候,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給出的評價是:“今年的GTC非常重要,它展示了我們公司從一家計算機技術公司向AI基礎設施公司的轉型。GTC展示了數據中心的轉變為AI工廠,同時還展示了全新產業的誕生。”
美聯儲為什么再度暫停降息?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隨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國經濟強勁,但仍存在不確定性,經濟衰退的風險雖然上升,但還不高。美聯儲處于可以降息或維持當前政策立場的階段,但不會急于降息。
第一財經 制造業民間投資兩位數增長 民營經濟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陽日前表示,在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提振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信心方面,政府今年將全力推進多項工作。在落實現有政策的基礎上,重點推進“抓環境、減負擔、優服務”三大舉措,特別是對于廣大民營企業關注的融資問題,加大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
一財社論:加強網絡食品銷售新業態監管 須壓實平臺等多方責任
3月19日,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下稱《監管意見》)發布,提出了21條具體措施,其中強調,要加強網絡食品銷售新業態監管。
經濟參考報 商務部:著力研究在教育、文化等領域擴大開放試點
記者3月20日從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下一步,商務部將進一步擴大開放試點范圍,著力研究在教育、文化等領域擴大開放試點。同時,從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不斷優化服務和環境等方面入手,全力做好穩外資工作。
把好中藥質量“源頭關” 完善“全鏈條” 國辦發文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3月20日獲悉,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以提升中藥質量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體制機制改革為保障,實現常用中藥材規范種植和穩定供給,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傳承創新并重、布局結構合理、裝備制造先進、質量安全可靠、競爭能力強的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格局,更好增進人民健康福祉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