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星期五),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凝聚合力打造長錢長投良好制度環境
完善“長錢長投”的制度環境是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基礎。長周期考核是提升投資運作穩定性的關鍵舉措之一。然而,在實踐中,不少投資機構存在偏重短期考核問題。這就需要加快推進長周期考核機制的全面落實。通過構建投資管理機構、投資經理、產品組合等多層面相互銜接的考核體系,建立健全與長周期考核相適配的管理制度,減少短期市場波動對中長期資金投資業績的影響,促進各類中長期資金更好地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還存在考核機制有待完善、市場化運作程度不高等問題,需要通過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政策制度,優化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模式、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運作水平,推動形成養老保障體系和資本市場良性互動。
12組26家單位集中簽約 央企專業化整合穩步推進
“要突出重點,全力推進,以專業化整合助力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王宏志表示,國資央企要采取有力措施,積極穩妥推進專業化整合,下好搶占發展制高點、培育競爭新優勢、聚集發展新動能的先手棋。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市場主體茁壯成長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之基、活力之源。新中國成立75年來,簡政放權不斷推進、市場準入大幅放寬……一項項改革舉措不斷推出,向著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目標大步邁進。
超六成私募重倉或滿倉 進攻方向選擇科技成長
在此背景下,中國證券報記者本周通過第三方機構進行的股票私募問卷調查了解到,當前接近七成的股票私募機構看好國慶假期之后的A股市場表現,同時有超過六成的私募表示在國慶假期前后“重倉”或“滿倉”。對于國慶假期后的投資方向,私募普遍看好科技成長板塊。
上海證券報 中央政治局會議七大看點權威解讀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出許多重要信息和政策信號。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了七大看點,邀請專家進行權威解讀。
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
為落實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經中央金融委員會同意,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努力提振資本市場。
多類長期資金入市制度建設“快馬加鞭”
業內專家認為,后續隨著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落實落地,中長期資金投資規模和占比有望進一步提高,并帶動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同時,強化投資行為長期性,有利于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夯實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的基礎,更好服務于實體經濟回升向好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央企專業化整合再深化 12組26家單位項目集中簽約
“專業化整合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兩端發力。”王宏志表示,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著重從四個方面入手推進專業化整合:第一,聚焦“9+6”重點領域,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好發展;第二,推動固鏈補鏈強鏈,夯實產業鏈供應鏈融通發展根基;第三,鍛造核心競爭優勢,牢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第四,推進整合融合、優化資源配置,切實提升國有資本運營效率。
證券時報 重磅增量政策力促經濟回升向好 穩地產寬財政料出新招實招
本次會議明確將推出多項重要增量政策,涉及房地產、資本市場、財政貨幣逆周期調節等方方面面。證券時報記者聯合采訪多位專家學者,詳細解讀會議部署的重要舉措。
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 “長錢長投”關鍵制度破題 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
《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為加快推進中長期資金入市、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提供了明確的“行動綱領”。證券時報記者從相關監管人士處了解到,《指導意見》旨在加強頂層設計、形成工作合力,以推動中長期資金投資規模和比例明顯提升,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更加合理,投資行為長期性和市場內在穩定性全面強化,投資者回報穩步提升,形成中長期資金更好發揮引領作用、投融資兩端發展更為平衡、資本市場功能更好發揮的新局面。
“并購六條”點燃市場熱情 上市公司聞風而動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監管部門多措并舉激發市場求新求變的并購重組內生活力,無論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還是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均離不開并購重組盤活資源、優化結構、培育價值的作用,此次政策料將釋放上市公司參與并購交易的熱情,為資本市場注入“強心劑”。
求真務實立足長遠 眾志成城推動高質量發展
總體看,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和接下來需要出臺的政策的分析求真務實,宏觀政策定調非常積極,高度契合社會此前的呼吁和期待。針對下一步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特別是針對房地產市場首次提出要促進“止跌回穩”的超預期安排,預計接下來會有更多樓市大招實招推出;對資本市場,則明確要“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努力提振市場。
證券日報 全面優化資本市場生態 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
受訪人士一致認為,隨著《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各項舉措落實落地,有利于構建耐心資本入市的長效機制,形成中長期資金持續流入的循環,推進資本市場穩定運行。此外,也將促進更多權益資本形成,更好匹配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背景下企業融資需求,更好服務于實體經濟回升向好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超預期政策“組合拳”改善預期 夯實A股向上基礎
市場人士認為,系列舉措有助于進一步提升中長期資金投資規模和比例,優化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同時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和投資價值,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夯實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的基礎。
上證指數重返3000點 中小投資者:“十一期間 我將持股過節”
在A股市場展現出強勁反彈的態勢下,股吧論壇內洋溢著投資者們滿滿的信心與熱情。中小投資者紛紛表示:“A股的寒冬已然過去,市場的堅實底部清晰可見。”
2024數字經濟領航者交流大會今日召開 業界熱議數實融合高質量發展
本次交流大會上,華為中國區金融云總經理郭婷、中信銀行總行公司客戶部負責人楊攀、天地在線數字內容業務副總裁費子銘等業界專家將發表主題演講。本次交流大會上,《證券日報》社還將聯合國聯證券、華為共同發布《2024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發展報告》。報告圍繞數字化轉型的背景、政策解讀、數字化轉型行業概覽、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概況等方面,展示國家和地方在數字化轉型上的最新政策動態,以及不同行業、不同公司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先進經驗,為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貢獻力量。
人民日報 為未來產業夯實科技基石
科技創新是培育未來產業的重要基礎。前不久,“千帆星座”的首批組網衛星成功升空入軌,我國向組建全球衛星互聯網邁出了重要一步。作為未來通信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衛星互聯網具有低延時、高速率、高可靠性的特點,展現出充滿想象空間的產業前景。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撐
今年以來,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黃河流域職業技能大賽等技能競賽先后舉辦,形成共促技能人才發展的濃厚氛圍。接下來,第四十八屆世界技能大賽將在上海舉辦,期待我國涌現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技能力量。
經濟日報 增量貨幣政策精準發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穩定資本市場對穩定市場預期、穩定宏觀經濟具有重要意義。潘功勝介紹,央行將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通過資產質押,從中央銀行獲取流動性,這項政策將大幅提升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同時,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引導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回購和增持股票。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央行首次設立支持資本市場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業內人士分析,央行創設新工具旨在穩定股市、提振信心。股市是宏觀經濟的風向標,近期受多重因素影響,A股市場表現較為疲弱,對于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微觀主體信心,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形成挑戰。為支持股市穩定發展,提振投資者信心,人民銀行創設了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充分體現了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增進宏觀政策協同。
國家為何增資六家大型銀行
文章稱,資本金是金融機構經營的“本錢”,資本管理是維持銀行經營穩定的核心措施。要統籌內部、外部渠道充實資本,鞏固、提升大型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能力。一方面,國家已計劃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另一方面,拓寬銀行的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銀行補充資本有兩種方式,內源性補充、外源性補充,前者是指銀行通過留存盈余的方式來增加資本,后者是指發行普通股、優先股、可轉債等。接下來,銀行可進一步拓寬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如發行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此外,大型商業銀行也要進一步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強化資本約束下的高質量發展能力。
21世紀經濟報道 政策“多箭齊發” A股重回3000點:六成私募喊話重倉過節
多位受訪的金融機構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次會議進一步釋放政策加碼信號,超出市場預期,股市情緒高漲。“重倉持股過節。”有私募人士透露,現階段將繼續看多、做多后市。私募排排網調查結果顯示,65.82%的私募建議重倉或滿倉持股過節,僅有不到10%的私募建議輕倉或持幣過節。
中央政治局會議三個新提法:保證必要財政支出、促進地產止跌回穩、努力提振資本市場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抓住重點、主動作為,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第一財經 政治局會議發力穩增長 增量政策將繼續加碼
每年以經濟為主題的政治局會議通常召開四次,時間分別為4月底、7月底、10月底和12月初,“9月底召開研究經濟工作的政治局會議并非慣例。”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表示。多位專家對第一財經分析,此次會議召開的時間點和表述與以往有很大不同,凸顯中央對當前經濟形勢的高度重視,也體現了穩增長政策的迫切性。
人工智能給全球數字貿易加了一把火
會飛的汽車、能徒手開瓶的人形機器人、實時翻譯的混合虛擬(MR)眼鏡……這些面向未來的創新AI技術都是由中國的初創企業呈現。在杭州舉行的第三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上首發首秀了各種前沿技術成果,生動詮釋了數字貿易前沿技術的應用場景。
經濟參考報 中長期資金入市新政出臺 三大舉措打通堵點
中國證監會9月26日宣布,近日,經中央金融委員會同意,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意見》旨在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努力提振資本市場。
萬億級低空經濟“起飛” 數萬家企業“淘金”
9月25日,2024年蘇州陽澄湖大閘蟹正式開捕。現場捕撈上來的大閘蟹,經順豐豐翼無人機運輸,最快僅需4分鐘便可送至順豐陽澄湖中轉場,而若采用陸運,在不堵車的情況下需要1小時20分左右才能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