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星期三),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證監會明確企業在境外轉板上市前應履行備案程序
證監會表示,近期,某在境外場外市場掛牌的境內企業向境外監管機構提交了轉至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申請,在未履行境外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備案程序的情況下,完成境外上市。上述行為違反了《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相關規定。
降準降息有空間 助力營造良好貨幣金融環境
市場近期對降準降息的討論日漸升溫。專家表示,在政府債券發行進度加快和超長期特別國債將發行的背景下,降準可更好地提供中長期流動性,擇機降息可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助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經濟韌性強潛能大 我國外儲規模保持穩定有支撐
外匯局表示,2024年4月,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貨幣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上漲,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下跌。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下降。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
社保一季度重倉800多家上市公司 216只個股獲加倉
從各行業持倉市值占社保機構總持倉市值的比例來看,一季度大金融板塊依然備受社保機構青睞,特別是銀行股持倉市值居前。社保機構還增加了對公用事業、石油、有色、醫藥、機械等行業的配置力度;電力設備、計算機、食品飲料、通信、家電等行業的配置水平則呈現下降勢頭。
上海證券報 嚴監管信號持續釋放 新“國九條”發布以來券商收59張罰單
自新“國九條”發布以來,監管對中介機構處罰力度進一步加大。截至5月7日,監管部門已累計向券商下發59張罰單,涉及21家券商。
IPO“備考生”迎新規 或有20%排隊企業面臨不達標風險
4月30日,為貫徹落實新“國九條”,中國證監會及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股票發行上市規則》《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等多項規則,通過適度提高主板和創業板上市財務指標、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標準,來進一步完善發行上市制度,從而嚴把“上市關”。此次IPO新規,適用于截至規則發布之日尚未通過上市委審議的首發項目。在要求變高、審核變嚴、上市變難的情況下,擬IPO企業能夠交出一份合格“答卷”難度上升,更多公司或將選擇離場。若以2020年至2022年的業績來看,滬深交易所共有超過20%的排隊企業,或面臨達不到IPO條件的風險。
財務類退市精準出清“績差生” 10家公司即將告別A股
截至5月7日,今年以來A股已有24家公司鎖定退市,其中9家公司已經退市。從退市類型來看,10家公司觸及財務類退市,2家因重大違法被強制退市,12家已經或提前鎖定面值退市。隨著年報收官,更多的績差公司因觸及退市指標而陸續“披星戴帽”,拉響風險警報。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委員付立春表示,績差、問題公司快速出清,反映出A股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和優勝劣汰效應不斷凸顯。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新“國九條”的落實和推進,未來將有更多企業以多元化形式退市,應退盡退、及時出清的常態化退市格局正在形成。
技術創新與規模擴張顯成效 超八成北交所公司一季度實現盈利
數據顯示,北交所共有206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實現盈利,占比超八成。其中,107家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豪聲電子、旭杰科技、凱大催化等增幅居前;連城數控、貝特瑞、豪聲電子等公司一季度凈利潤超過億元;美邦科技、蓋世食品等14家公司扭虧為盈。從行業角度看,汽車產業鏈表現強勁,化工類、鋰電池產業鏈復蘇明顯,相關公司訂單穩步增長,銷售規模不斷擴張。業內人士表示,北交所優質上市公司的業績高增長,體現出“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有效提振投資者信心,看好北交所市場后續表現。
證券時報 境外轉板上市需向證監會備案
根據《試行辦法》規定,境外發行上市指在境外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相關活動,境內企業在境外場外市場掛牌不屬于備案管理范圍;根據“發行人境外首次公開發行或者上市的,應當在境外提交發行上市申請文件后3個工作日內向中國證監會備案”的要求,證監會表示,境內企業境外轉板上市的,應當按照境外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相關要求,在境外提交轉板上市申請文件后3個工作日內向證監會備案。
優化國債期限結構 財政金融協力空間廣闊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實施宏觀調控、深化金融改革、維護金融穩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強財政與金融政策的協調配合力度,既是當下強化政策統籌、形成發展合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健全金融市場體系的必要舉措。財政如何更好發揮自身效能、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備受市場期待。
4月物流業景氣指數進一步回升 投資有所加快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物流統計處處長胡焓表示,4月份,生產和消費加速帶動業務總量指數、新訂單指數回升。分行業看,能源原材料運輸量小幅回落但增勢平穩,制造業中裝備制造和交通運輸設備制造物流需求有序釋放,日用快消品和家具家電耐用消費品物流需求較快增長。
電影“映后撤檔”不應成為常態
影片在上映后撤檔,主要原因是票房不及預期。而且由于撤檔影響甚大,一般是票房遠遠不及預期的情況下,片方才會作此決定。一部電影選擇什么時候上映,是片方的自由;上映后因票房不佳選擇撤檔,也是片方的權利。但“映后撤檔”伴隨著不少問題,不應該成為一種行業常態。
證券日報 中國證監會:境內企業境外轉板上市應當履行備案程序
中國證監會表示,根據《試行辦法》第一條和第二條的規定,境外發行上市指在境外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相關活動,境內企業在境外場外市場掛牌不屬于備案管理范圍;《試行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發行人境外首次公開發行或者上市的,應當在境外提交發行上市申請文件后3個工作日內向中國證監會備案”;境內企業境外轉板上市的,應當按照境外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相關要求,在境外提交轉板上市申請文件后3個工作日內向中國證監會備案。
4月末我國外匯儲備為32008億美元
外匯局表示,2024年4月份,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貨幣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上漲,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下跌。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4月份外匯儲備規模下降。同日公布的黃金儲備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末,我國央行黃金儲備報7280萬盎司,環比上升6萬盎司。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央行自2022年11月份以來開啟本輪黃金儲備增持,至2024年4月份,已實現連續18個月增加。
險資“活水”精準澆灌中國“芯” 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從資金角度看,近年來,我國保險資金尤其是頭部險企持續加大對半導體產業的投資。然而,保險資金的資金特點和投資特點與半導體產業存在一些“天然矛盾”,需要持續探索并優化投資模式,讓保險資金更好澆灌中國“芯”,實現資本與產業的同頻共振,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年報收官一批財務類退市公司現身 “應退盡退”已是大勢所趨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年報披露期結束后,一批公司鎖定退市,反映監管對于業績不達標和違規上市公司的“零容忍”,有助于優化市場環境,提高市場整體質量,為優質公司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推動市場的“優勝劣汰”。
21世紀經濟報道 4月末中國外匯儲備32008億美元 黃金儲備連增18個月
在業內人士看來,4月外匯儲備環比下降,主要受兩大因素影響,一是當月美元指數從104.4上漲至106.29,導致外匯儲備里的非美元資產在折算美元計價后的金額相應較大幅度回落;二是受美聯儲延后降息步伐影響,4月美債收益率大幅回升(債券價格相應下跌),導致持有逾7000億美元美國國債的中國外匯儲備相關資產估值回落。
上海“以舊換新”:多方博弈下的一二手房交易聯動大幕開啟
分析人士指出,上海以舊換新,不涉及二手房源的收購,而是先定新房再賣舊房,對于新房去化有一定促進作用,但對二手房成交起到的聯動作用或許有限。
第一財經 新一輪5000億元投放剛完成 PSL為何出現大額凈歸還?
一直以來,對于PSL的投向,市場頗為關注。4月,央行剛剛宣布5000億元PSL額度發放完畢,支持“三大工程”建設。為何PSL新一輪投放剛剛完成就出現大額凈歸還?這是否預示著“三大工程”短期內有一定淡化,房地產相關政策將發生改變?
一財社論:鼓勵民營企業大規模設備更新需多方面支持
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總體格局中已經占據半壁以上的份額,大規模設備更新中,民營企業也是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發改委的兩次專題座談會都強調要打好“組合拳”,為此,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增強政府的引導和服務;另一方面,要切實解決民營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尤其是資金投入的掣肘。中央投資、中央財政資金會發揮作用,地方上也要結合各自財力的實際情況,拿出一定的資金給與支持。
經濟參考報 育“新”提“智”興產業——多地發展新質生產力一線見聞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地方發展勢頭來看,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前景廣闊,但未來仍需要在因地制宜上進一步下功夫。
上市銀行資產質量穩健 息差持續承壓
42家A股上市銀行一季報全部披露完畢,整體看資產規模穩步增長,資產質量保持穩健態勢。經營業績方面,數據顯示,一季度,42家上市銀行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4726.54億元,歸母凈利潤共計為5708.15億元。城農商行業績增幅亮眼,12家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兩位數增長的銀行中,除浦發銀行外均為城農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