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星期三),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提出 提高財政赤字率 安排更大規模政府債券
會議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統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各級財政部門要準確把握總體要求、政策取向和重點任務,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強化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財政科學管理,防范化解風險,嚴肅財經紀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為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提供有力保障。
國資委:樹牢科學市值管理理念 更好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12月23日至24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表示,中央企業要牢固樹立科學市值管理理念,把市值管理的立足點放在切實提升上市公司發展質量上,綜合運用并購重組、股份回購增持、現金分紅等多種手段不斷提升價值實現能力,更好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拓展功能創新工具 筑牢金融穩定防線
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的必要性、重要性凸顯。2024年,兩項支持資本市場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超預期“問世”,體現了中央銀行維護金融穩定職能的新拓展、新探索,有力提振了市場信心。分析人士認為,復雜嚴峻形勢下,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需進一步完善政策工具手段,強化金融監管作為防范金融風險“第一道防線”的作用。
推動重組布局戰新提升價值 2024:國企改革深化提升攻堅之年
鼎故革新,春華秋實。展望來年,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新一輪改革方案謀劃也將提上日程。加大力度推進重組整合、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好市值管理“工具箱”……重大舉措層層落實,鮮活實踐不斷涌現,將為國有企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也將更好提振資本市場發展信心。
上海證券報 財政部詳解2025年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提高財政赤字率 安排更大規模政府債券 支持擴大國內需求
具體來看,一是提高財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二是安排更大規模政府債券,為穩增長、調結構提供更多支撐;三是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強化精準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后勁;四是持續用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促進財政平穩運行、可持續發展;五是進一步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增強地方財力,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國務院國資委定調央企2025年五大重點工作
12月23日至24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總結2024年國資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強調,要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高質量完成好“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A股并購市場重新步入“活躍期”
近年來,資本市場的焦點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疊加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需求、產業鏈的整合動能,并購重組的重要性日益凸顯。2024年,在宏觀經濟周期、行業周期和資本市場政策周期等多重周期變化下,科創并購、產業并購真正走上了資本市場的舞臺中央。
地方國資為中小券商注入“活水” 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加碼前行
2024年,中小券商頻頻上演股東易主“風云”,股權交易買家中不乏地方國資的活躍身影。地方國資受讓股權的方式主要有二:一是接手民營企業手中的中小券商股權,二是國資參控股券商的股權在不同國資平臺間的流轉。
證券時報 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明年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提高財政赤字率
全國財政工作會議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2024年財政工作,研究布置2025年重點任務。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藍佛安作工作報告。會議指出,2025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打好政策“組合拳”。會議強調,2025年要支持擴大國內需求,大力提振消費。
財政做優“乘法” 更大規模政府債券靠前發力
新的一年,以超長期特別國債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為代表的政府債券在發行節奏、投向領域、管理機制等方面都將迎來優化。受訪專家學者認為,明年政府債券將靠前發力,集中在上半年發行。專項債資金在支持改善房地產市場供需結構的同時,還有望向經濟新動能擴圍,增強帶動效應。明年政府債券制度優化也將持續,進一步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國務院國資委:央企要樹牢科學市值管理理念 更好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12月23日至24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強調,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強化創新、優化結構,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高質量完成好“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富達國際:當前風險收益比很“劃算” 是參與A股好時機
作為國際知名的資產管理公司,富達國際旗下大中華基金秉持自下而上的選股理念,堅持長期投資,對基金經理的考核周期長達3~5年。在此次專訪中,周波和酈犇仔細分享關于A股、港股的投資機會,同時也探討了對我國逆周期調節政策的預期、特朗普上臺之后全球貿易關系的變量、A股和H股流動性折溢價的影響,以及內地和香港市場互聯互通帶來的機遇。
證券日報 國務院國資委強調 更好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強調,要“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圍繞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深化改革、強化創新、優化結構,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高質量完成好‘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貨幣政策靈活精準 創新工具助推資本市場穩步向好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適度寬松”意味著明年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對實體經濟較大的支持力度,也體現了“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的頂層設計。未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會與總體宏觀調控思路轉變保持一致,更多支持促消費、惠民生。
活動頻出 多地沖刺歲末年初消費季
隨著2024年漸入尾聲,2025年元旦、春節等假期臨近,各地紛紛推出各類促消費舉措,包括啟動消費季活動,發放文旅、觀影、餐飲消費券等。
蛇年紀念幣鈔預約火爆 額度有限買家“一幣難求”
“蛇年紀念幣預約”近期登上微博熱搜。2025年賀歲紀念幣、2025年賀歲紀念鈔(以下分別簡稱“2025年賀歲幣”“2025年賀歲鈔”)預約兌換工作已于12月23日晚10時開始,吸引了大量買家的關注和參與,引發了搶購熱潮。
人民日報 重點做好支持擴大國內需求等六方面工作 2025年財政政策將持續用力、更加給力
記者從日前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獲悉:2025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強化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財政科學管理,防范化解風險,嚴肅財經紀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為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提供有力保障。
“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
信息時代,活力涌動。數字社會,生機勃勃。新征程上,奮力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數字化服務體系,定能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經濟日報 發展樞紐經濟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聯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是實體經濟的“筋絡”。中辦國辦印發的《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確定了降低物流成本“路線圖”,“構建現代物流與生產力布局協同發展新模式”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樞紐經濟要以城市為載體,以物流樞紐為基礎設施,以供應鏈服務為手段,發揮集聚優勢形成規模經濟。這需要完善物流網絡,增強物流樞紐對各類資源要素的匯聚集聚和吸附承載能力,促進流經樞紐的資源要素轉化為所在地經濟發展的驅動力;統籌樞紐周邊地區更新改造和規劃建設,拓展實體產業發展空間,引導物流、制造、商貿等產業融合發展。相關城市還要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優化政策環境,形成產業聯動融合更緊密、輻射帶動能力更突出、發展特色更鮮明的樞紐經濟功能區。
住宅以套內面積交易或成趨勢
經濟日報文章指出,公攤一直讓購房者很頭疼。其實,公攤面積并不是越小越好,一些公共區域面積變小,可能代表居住品質降低。公攤面積的不透明性和前后不一致性,才是被許多購房者詬病的根本問題。購房者拿到房子時,得房率低、實際使用面積較小的情況時常出現。住宅建筑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有很多益處。按套內使用面積計算是國際通行做法。將住宅交易面積統一按套內使用面積計算,有助于提高我國工程建設標準與國際通行做法的一致性程度。以套內使用面積交易有助于住房交易的規范化和透明化。從技術角度明確按套內使用面積交易,能減少交易中的面積糾紛,老百姓能明明白白購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費者權益保護。以套內使用面積交易可以成為商品住房的競爭力來源。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已經發生重大變化,逐步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買方市場的到來,可能成為商品房以套內使用面積交易的推動力量。
21世紀經濟報道 瀘州老窖、山西汾酒齊發中期分紅 頭部白酒股春節前集體發紅包
山西汾酒、瀘州老窖共計50億元的現金“紅包”,將分別在1月9日和1月10日各自的臨時股東大會上交由股東審議。這意味著,四家市值最高的頭部白酒股都有望在蛇年春節前落實中期分紅舉措,為股民和市場集體送上利好。
國有四大行續創歷史新高 一圖速覽銀行股年內漲跌幅 兩只漲幅超60%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四大行漲幅均超40%。其中,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漲幅超42%,工商銀行漲幅超49%,農業銀行更是漲超52%。
第一財經 明年財政政策重點任務敲定 聚焦惠民生、促消費
會議指出,2025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打好政策“組合拳”。這一“組合拳”包括明年提高財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安排更大規模政府債券,為穩增長、調結構提供更多支撐。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強化精準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后勁等五方面內容。
免簽政策落地后 上海的韓語“濃度”高了
從11月8日開始,中方決定擴大免簽國家范圍,對斯洛伐克、挪威、韓國等9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近段時間,中國的“免簽朋友圈”不斷擴容,目前已同26個國家達成全面免簽,先后對法國、德國等38國單方面免簽,對54國實行過境免簽。12月17日,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公告,即日起全面放寬優化過境免簽政策,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均延長為240小時(10天),同時新增21個口岸為過境免簽人員入出境口岸,并允許外國人跨區域通行。
經濟參考報 國常會:發揮好中介機構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
12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關于規范中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的規定(草案)》。會議強調,發揮好中介機構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防止中介機構與發行人不當利益捆綁,嚴厲打擊財務造假、欺詐發行等違法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國資委部署明年央企重點任務 加大力度推進重組整合
國務院國資委于12月23日至24日舉行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研究部署2025年五大重點任務。其中提到,擴大有效投資,樹牢科學市值管理理念,更好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加大力度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