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星期二),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今年以來新發基金超千只 規模突破萬億份
截至11月25日,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1002只,發行規模達10211.97億份。其中,權益基金規模占比近三成。從整體規模來看,2023年末,公募基金規模為27.6萬億元。截至今年9月底,公募基金規模突破32萬億元。這意味著,今年以來,公募基金規模增長超4萬億元。其中,自9月底市場反彈以來,權益基金規模增長明顯。
兩央企獲批發行共5000億元 穩增長擴投資專項債
中國貨幣網11月25日消息,當日,中國國新發布2024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據(穩增長擴投資專項債)發行文件,中國誠通發布2024年度第十四期中期票據(穩增長擴投資專項債)發行文件。兩家央企分別披露的募集說明書顯示,經國務院批準及國資委安排,由中國國新發行3000億元穩增長擴投資專項債,中國誠通發行2000億元穩增長擴投資專項債,均用于重點支持“兩重”“兩新”項目投資。
聚焦提升投資價值 A股回購增持頻現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股份回購金額及現金分紅金額雙雙創出歷史新高,上市公司及股東申請回購增持專項貸款的隊伍也持續擴容。
MSCI中國指數半年度調整結果生效
11月25日盤后,全球知名指數公司明晟(MSCI)旗下的MSCI中國指數半年度審核結果正式生效。本次調整中,MSCI中國指數新納入4只中國股票,剔除20只中國股票。
上海證券報 央行縮量平價續作MLF 降準可能性加大
11月面臨年內到期最高峰MLF(中期借貸便利),中國人民銀行選擇縮量平價續作。盡管MLF縮量續作,但市場流動性并未受到影響。分析人士表示,這得益于央行靈活運用多種工具調節資金供需,呵護市場流動性。同時,MLF操作利率保持穩定,符合市場預期,反映出其與政策利率和市場基準利率的同步波動。
近4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貸款加力推進
上海證券報記者11月25日從中國人民銀行了解到,自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設立以來,多部門加強協同配合,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貸款簽約和投放規模不斷擴大。截至11月15日,銀行已與企業和項目簽訂貸款合同近4000億元。
寬松政策大概率延續 黃金成為首選資產 2025年全球投資展望出爐
2024年投資征程臨近尾聲。近日,多家著名外資機構發布明年全球大類資產投資展望,對全球經濟走勢,以及股票、債券、商品等資產類別的表現進行預測。部分機構認為,全球市場明年大概率維持貨幣寬松政策,美股或呈現更加溫和的上升態勢;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黃金是應對通脹和地緣政治風險的首選資產。
首個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方案出爐 15條重點任務 推動浙江自貿試驗區形成大宗商品全產業鏈發展集聚高地
全國首個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方案出爐。11月25日,商務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印發《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方案》(下稱《方案》)。《方案》針對油氣、礦石、糧食等重點品種,圍繞大宗商品儲運、加工、貿易、交易和海事服務等5個方面,統籌考慮金融、人員、數據等配套政策,提出了15條重點任務,旨在將浙江自貿試驗區打造成具有區域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
證券時報 我國2027年底將全面實現5G規模化應用
11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門印發《5G規模化應用“揚帆”行動升級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構建形成“能力普適、應用普及、賦能普惠”的發展格局,全面實現5G規模化應用。
九部門聯合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貸款工作
為加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貸款政策落實,中國人民銀行11月21日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九部門召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貸款工作推進會議。會議要求,各銀行機構要聚焦提升審貸放貸效率,優化機制流程,加大資源保障。央行各分支機構要與有關部門緊密協作,將政策更多向民營和中小企業傾斜。
11月MLF縮量續作 央行擇機降準可期
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中國人民銀行11月25日開展9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最高投標利率2.30%,最低投標利率1.90%,中標利率2.00%。因11月有1.45萬億元MLF到期,當月MLF凈回籠5500億元。受訪專家認為,本月MLF縮量續作或表明央行將通過公開市場國債買入、買斷式逆回購等多種政策工具熨平年末市場資金面波動,央行也可能擇機降準。
政策引導央企加快育新提質 戰略性新興產業并購將持續升溫
隨著國資國企改革的深化,近期國務院國資委再次釋放國有資本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步伐的政策信號,以引導企業實現優化國有經濟結構和提升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目標。分析認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但規模有待進一步提升,產業結構仍有待進一步優化。政策引導下,央企并購重組或將持續升溫,通過資本運作加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助力央企開啟增長“第二曲線”。
證券日報 中證協擬發布指導性建議 提升券商兩融業務客戶交易行為管理能力
為完善券商融資融券業務自律管理規則體系,進一步規范和指導券商融資融券業務客戶交易行為管理工作,促進行業健康發展,11月25日,《證券日報》記者從業內獲悉,中國證券業協會(以下簡稱“中證協”)起草了《證券業務示范實踐第X號-融資融券客戶交易行為管理》(以下簡稱《示范實踐》),并向券商征求意見。
年內新發基金份額突破萬億份 指數化投資蓬勃發展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新發產品突破千只,發行總份額突破1萬億份。這也是自2019年以來,連續第六年新發基金數量在千只以上、發行總份額超過1萬億份。
外資機構密集調研A股公司 關注半導體等領域機會
四季度以來,外資機構積極調研A股上市公司。數據顯示,10月1日至11月25日期間,已有339家外資機構密集調研A股公司,對半導體、工業機械、電子元件等領域展現出濃厚興趣。
年內逾760家上市公司主要股東推出增持計劃 以“真金白銀”提信心
今年以來,多家上市公司對外披露股東增持計劃,不斷向市場和投資者傳遞積極信號。數據顯示,截至11月25日收盤,A股市場年內已有766家(剔除重復發布)上市公司發布主要股東增持計劃相關公告。
人民日報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緊抓時間窗口 釋放政策紅利 各地加力支持家電以舊換新
大力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是一項惠企利民的重大政策。今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不斷擴圍加力,各地紛紛制定與中央政策相銜接的實施方案。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11月初,已有3000多萬人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銷售超4000億元。當前,各地各部門緊抓時間窗口,充分釋放政策效應,激發市場活力。
經濟日報 與商業銀行利率調整同步—— 券商降息影響幾何
近日,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發布公告表示,11月11日起,客戶人民幣保證金利率標準調整至0.1%。今年以來,券商客戶保證金利率已經歷多輪下調。3月份至8月份,多家券商陸續調整了保證金利率標準,均表示是根據國內主要商業銀行對活期利率的調整而作出的決定。
制造業與服務業雙輪驅動—— 冰雪領域企業迎來新機遇
在前不久舉辦的2024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上,一系列國產冰雪裝備格外吸睛,從VR滑雪護目鏡到智能滑雪鞋墊,展現本土冰雪運動品牌創新潛能,也見證著近年來冰雪行業相關企業的發展進步。
21世紀經濟報道 特朗普人事任命跑出“加速度” 美股明年下半年或大幅調整?
美國大選結束不到一個月,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便飛速推出了新一屆的內閣成員名單。在備受關注的財政部長職位上,特朗普最終選擇了“索羅斯門徒”、知名對沖基金經理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這一關鍵職位終于塵埃落定。國務卿、國防部長、貿易代表、商務部長等人選也已經悉數確認,其內閣人選普遍具有與特朗普一致的政策主張。
工作底稿保存不少于20年!劍指募資資金違規使用等亂象 券商投行持續督導新規“對癥下猛藥”
持續督導階段,投行精力投入往往有限,這使得持續督導期成為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信披違規等系列問題的高發區。今年以來,就有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華泰聯合證券、招商證券、國金證券、國信證券、東北證券、中原證券等十余家券商因持續督導階段未勤勉盡責而吃下罰單。
第一財經 合全歐之力打造的“冠軍”破產 歐洲電車電池自主化夢碎?
曾是歐洲電池界“全村的希望”,如今卻不堪重負。當地時間11月21日,歐洲本土最大的鋰電池制造商、瑞典企業Northvolt(北伏)在其官網宣布其母公司Northvolt AB及其部分子公司已在美國申請《破產法》第11章破產保護并尋求重組。
四度無緣談判桌 “天價抗癌藥”納入醫保為何難
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預計于本周內揭曉,但四款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產品“敗北”已是既定事實。
經濟參考報 全國首個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方案發布
11月25日,商務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對外發布《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記者從商務部獲悉,《方案》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之后,自貿試驗區首個聚焦全產業鏈集成創新的政策文件,是貫徹落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的重要成果之一,有利于以深化改革開放驅動產業創新發展,以更大力度為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
央行連續操作注入流動性 降準預期再升溫
11月25日,央行開展9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操作利率不變。此次MLF為縮量操作,但近一段時間以來,央行連續大額投放流動性呵護資金面,公開市場操作余額維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