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利物浦大學心理學家勞森曾做一個測驗,叫做“自行車問題”。
大概是這樣的。
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什么是自行車?
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愚蠢,我想大家一定都笑出聲來了,那下面這個問題,你一定也能回答出來,不妨嘗試一下:
不要看實物,也不要上網查閱,只憑借自己的記憶,把自行車和零部件畫出來。唯一的要求是:自行車可以轉動。
怎么樣,你能做到嗎?
勞森教授的實驗結果是:將近一半多的學生,無法準確地完整畫出來。
所以,如果你畫不出來,不用沮喪,因為大部分人都畫不出來。
這就引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點:
很多事情,我們總以為自己對其非常了解,但事實往往是——我們對其一無所知。
平常我們總聽到別人說起一句話:“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這些人的潛臺詞其實是:
我知道我要控制脾氣,我知道早睡早起對身體好,但我這個人就是這樣,知道該這么做,但就是做不到,所以還是算了。
很多人沉溺在這個邏輯中,心安理得地維持現狀,不愿做出行動去改變。
這個邏輯聽起來很合理,但其實漏洞百出,最大的漏洞就是:你真的懂了嗎?
正如開頭的小測試,大部分人自以為對自行車很了解,但真要問到自行車的運作原理,就發現,原來我一點都不懂。
因此,即便是面對某個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如果你沒有真正掌握,那自然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怎么做,那就不會去做,這和人類的本性沒有一毛錢關系。
羅振宇曾有一個很有趣的解讀:
什么是“知”?左邊一個矢,代表弓箭;右邊一個口,代表箭靶,也就是說,所謂的“知”就像射箭正中靶心一樣,你完全能掌控這個事情才叫“知”。
他引用了《21世紀商業評論》前主編吳伯凡說過的一個例子:
隨便給你一幅王羲之的字,讓你使勁兒看,每一個筆畫你都記住,準許你拿尺子去量,全知了吧?來,給你一張紙,你來寫,你能跟他寫一樣嗎?
最后,羅振宇總結:
所謂的“知道這個道理,就能過好這一生”,你太把“知”這個事看小了。
正如明代大哲學家王陽明所言:“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沒有一個人是真的知道而不去做的,知道了不去做,只是因為沒有真正知道。
回到交易上來說,其實操盤的那些道理和技巧,熱愛交易的人,每天都在說來說去,“道理我都懂”也是大部分交易人的口頭禪,很多人到底是“執行力”不行,明知故犯,還是其實根本是不太懂,需要大家再仔細的再問問自己。
一對一實盤指導【指導、學習、解套】:493152706
危機與變革寄語:生命就像大海,如果沒有狂風暴雨的襲擊,生命就顯得枯燥乏味。
轉載標明出處
一對一關注官V : 493152706...
一對一關注官V : 493152706...
一對一關注官V : 493152706...
一對一關注官V : 493152706...
一對一關注官V: 493152706...
一對一關注官V: 493152706...
一對一關注: 493152706...